約翰洛克菲勒對威爾遜總統上述這句話所包含的真理極為讚佩、欣賞。那是1915年的事了,洛克菲勒在康州還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物。那次罷工是美國工業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持續了兩年之久,震驚了全美。
那些憤怒的礦工要求康州煤鐵公司提高工資,而那家煤鐵公司恰巧是洛克菲勒所負責的。罷工一開始,礦工們大肆毀壞房產,最後政府不得已調動軍隊前來鎮壓。流血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許多礦工在鎮壓中死於軍隊的槍口下。
就在那個時候,仇恨的氣氛還彌漫在每一角落,而洛克菲勒的使命首先就是要獲得那些礦工的諒解,並迅速恢複生產,最後他真的做到了。他是怎樣完成這件事的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洛克菲勒費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去拜訪工人及他們的家屬,並結交了很多的工人朋友。然後,他對工人代表們演說。這一章演講稿是他成功的傑作,它產生了驚人的效果,把工人們的憤怒完全平息下來。他完成這章演說後,獲得很多人的讚賞。在這章演講中,他表現出了極友善的態度,使那些罷工的礦工,一個個都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工人們最關心的問題,那就是加薪問題,可是這些工人們,在這件事上竟然沒有提到一個字。
以下就是這章著名的演講稿,注意它在語句間所流露出來的友善精神。別忘了,洛克菲勒的這章演講,是說給幾天前還想把他吊死在酸蘋果樹上的工人們聽的。可是他所說的話,比醫生、傳道者更和藹而謙遜。
洛克菲勒開始就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一天,也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有這樣的榮幸和公司方麵的勞工代表、職員及督察委員會的朋友聚在一起,這使我備感榮幸,必將終生難忘。如果在兩個星期前舉行這個聚會,我站在這裏簡直就是個陌生人,即使有個別人認識,但畢竟是少數。
前些日子,我有機會去南煤區你們的住所,跟各位代表做過一次個別的談話,拜訪你們的家庭,見到你們的太太和孩子們,所以今天我們在這裏見麵,都是老朋友,而不是陌生人了。在這種友好、互助精神的鼓舞下,我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跟你們討論有關我們共同利益的事,以及我們的前途。
參加這次聚會的成員中,包括了公司職員和勞工代表,我能來這裏,都是承蒙你們的厚愛,因為我既不是公司的職員,也不是勞工代表。可是我覺得自己和你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因為我是代表股東和董事會方麵的。
像這樣的一章演講,難道不是使仇敵成為朋友的一個最具體的例子嗎如果洛克菲勒運用了另外一種方法,他和那些礦工們展開一次激烈的辯論,在他們麵前,用可怕的事實斥責、威脅他們,同時指出他們所犯的錯誤,那麼這個結果又將是怎樣呢不言而喻,那一定會激起更多的憤怒和仇恨。那些礦工們會有更多的反抗,從而掀起更大規模的罷工大潮。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他心中原本已經對你產生成見和厭惡感,那麼即使你找出所有的邏輯、理由來,也不能使他接受你的意見。強迫的手段更不能使他接受你的意見,向你屈服。但是我們如果退後一步,用和善的友誼、溫和的言語、誠懇的態度來引導他,或許能化解成見。
大概在100年前,林肯就說過類似的話,他說:“一滴蜂蜜,比一加侖的膽汁,可以捉到更多的蒼蠅。”這是一句古老而真實的格言,我們對待他人也是如此。如果要人們同意你的見解,先讓他們相信你是他們忠實的朋友,那就像一滴蜂蜜黏住了他們的心,你也就走向寬敞、理智的大路了。
以商人來說,如果知道怎樣運用和善的態度來對待罷工者,那是十分有效的。現在舉個例子來說:懷特汽車公司有2500個工人。工會為了增加工資而組織罷工的時候,那家公司的經理白雷克並沒有震怒、斥責、恫嚇,甚至連指責他們這是一項暴行的話都沒有說,反而對工人們讚賞有加。他在當地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稱頌他們的佳行,說那是“放下工具的和平之法”。
他看到罷工的糾察人員閑著沒事做,就去買了幾套棒球,請他們在空地上打球。他還為有些愛玩保齡球的工人們租了一間屋子,供他們玩樂。
白雷克和善的態度,使他獲得了友善的回報。不久,那些罷工的工人找來很多的掃把、鐵鏟、垃圾車,自動地打掃工廠四周的紙屑、火柴和煙蒂。試想,那些正在罷工的工人,在要求加薪和承認工會之時,還整理工廠四周的環境。這種情形在美國勞資糾紛中,實在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那次的罷工,在一個星期內和解,沒有留下一絲惡感和怨恨就宣告結束了。
韋伯斯托是一位成功的律師,被許多人奉為神祗,但他隻提自己有力的見解,從來不做無謂的爭辯。他平時也隻運用極溫和的措辭,來表述自己最有力的理由。
他平時常用的語句,始終充滿了溫和的字眼,就像:“陪審員諸君所考慮的這一點……”“這情形似乎還有進一步探索的必要……”“諸位,下麵有幾項事實,我相信你們是不會忽略的……”或者這樣說:“我相信你們有對人情的了解,所以很容易看出這些事實的重要性……”
韋伯斯托所說的話沒有脅迫,沒有直接的高壓,不將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別人身上。他用的是輕鬆、友善的方法輕描淡寫地說服對手,而這方法使他功成名就。
還有一則關於太陽和風的寓言——太陽和風爭論到底誰的力量大!
風說:“我的力量大,不信我馬上證明給你看。你有沒有看到那個穿著大衣的老人我可以很快地把他身上那件大衣脫下來,那時你就知道我的力量有多大了!”
太陽躲進雲裏去,那風就猛烈地刮了起來,幾乎形成了一股颶風。可是風沒有想到,風吹得愈大、愈激烈,老人把身上的大衣裹得愈緊。太陽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
最後,風不得不沉靜下來。接著,太陽從雲層後麵緩緩出來,對著老人和善地微笑。沒有多久,老人開始不斷地擦拭額頭上的汗,並把身上那件大衣脫了下來。於是太陽對風說:“溫柔、友善的力量,永遠勝過憤怒和暴力。”
由此可見,以慈愛、友善的方法接近對方,能使他改變原有的心意,那比暴力的攻擊更為有效。
我們要懂得,其實善待他人也是善待我們自己。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人際交往,為人處世,如果不能善待他人,就沒有友情。生活就是如此,給別人一片晴空的同時就是給自己一片明媚的天空。那就讓我們學會善待他人吧,因為善待他人就等於善待我們自己。
不要指責別人的錯誤
盡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指責的方式,盡量設身處地去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語責怪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戴爾卡耐基
當我們想要勸阻某事的時候,切忌對別人做出正麵的批評或指責。我們可以用間接的方式暗示對方。因為正麵的指責與批評,隻會傷害了他人的自尊心。而間接暗示的方法,則會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良苦用心,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對方接受你的“批評”,還能讓人充滿感激。
卡耐基簡述了他與其侄女之間相處的經曆。當年,他的侄女約瑟芬卡耐基,離開堪薩斯市的老家,到紐約擔任卡耐基的秘書。她那時才十九歲,雖然高中畢業已經三年了,但做事經驗幾乎等於零。而現在,她已是西半球最完美的秘書之一。
不過,在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她的身上還存在許多不足。有一天,卡耐基正想開始批評她,但他馬上又對自己說:“等一等,戴爾卡耐基。你的年紀比約瑟芬大了一倍,你的生活經驗幾乎是她的一萬倍。你怎麼可能希望她有著與你一樣的觀點、判斷力,和衝勁呢還有,你十九歲時又在幹什麼呢還記得你那些愚蠢的錯誤和舉動嗎”
經過誠實而公正地把這些事情仔細想過一遍之後,卡耐基得到了結論,約瑟芬十九歲時的行為比他當年好多了,而且他很慚愧地承認,他並沒有經常稱讚約瑟芬。
自那以後,每當卡耐基想指出約瑟芬的錯誤時,總是說:“約瑟芬,你犯了一個錯誤,但上帝知道,我所犯的許多錯誤比你更糟糕。你當然不能天生就是萬事精通的,成功隻有從經驗中才能獲得,而且你比我年輕時強多了。我自己曾做過那麼多的愚蠢傻事,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評你或任何人。但難道你不認為,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不是比較更聰明一點嗎”
如果卡耐基一開始就指責約瑟芬的錯誤,反而會使她產生抵觸情緒,以後的相處會變得相當困難。
卡耐基認為,即使在最溫和的情況下,也不容易改變別人的主意,那為什麼要使它變得更加困難呢承認自己或許弄錯了,就可以避免爭論;而且可以使對方和你一樣寬宏大度,承認自己也可能會出錯。
亨利韓克是印地安納州洛威一家卡車經銷商的服務經理。他公司有一個工人,工作效率每況愈下。但亨利韓克沒有對他怒吼或威脅,而是把他叫到辦公室裏來,跟他坦誠地談一談。
他說:“比爾,你是個很棒的技工。你在這條線上工作也有好幾年了,你修的車子也很令顧客滿意。其實,有很多人都讚美你的技術好。可是最近,你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時間卻加長了,而且你的質量也比不上以前的水準。你以前真是個傑出的技工,我想你一定知道,我對這種情況不太滿意。也許我們可以一起來想個辦法改進這個問題。”
比爾回答說,他並不知道他沒有盡好他的職責,並向他的上司保證,他所接的工作並未超出他的專長之外,他以後一定會做好。
他做了沒有你可以肯定他做了。他曾經是一個快速優秀的技工,由於韓克先生給他的工作以美譽,他一定會為尊重自己的榮譽而努力工作。
當員工做錯了某件事時,必定會受到領導的批評指責,領導往往是想通過批評指責給員工以警戒,使他改正錯誤,並且以後也不再犯同樣或類似的錯誤。但是,不是所有的批評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批評和被批評的過程通常不是心平氣和中進行的,並且當下屬遭受到批評時,情況會更加糟糕,而若使員工覺得他們的確從批評中接受且學到了一些東西,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領導們要著力去培養員工有一種既對大局有利,又對公司發展有利的好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