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一波三折(2 / 2)

所以,陳平的計策就是勸劉邦投降。匈奴準許劉邦投降的條件是,劉邦必須給匈奴好處費,如此一來就說的通了。而匈奴相信劉邦會給好處費的理由就是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而劉邦即使脫困也必須給好處費的原因就是漢朝內部還有幾個人沒收拾幹淨。這算得上是奇恥大辱啊,劉邦焉能讓人把此事泄露出去,而簽訂口頭條約的人自然是劉邦的心腹,必然是守口如瓶了。

劉邦走了,是從大同向西南方向走,跑到了河北,同時把冒頓單於丟下的爛攤子收拾整理了一下,封了自己的二哥劉仲做了代王。

河北北京地區乃自古燕趙之地,正所謂“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劉邦這一仗打的灰頭土臉,滿心的不如意。到了趙國,終於控製不住,發作起來了,發作的方式就是耍無賴。

此時趙國的主子是張敖,就是那個被劉邦奪了兵權的張耳的兒子。自己的老爹張耳在劉邦的資助下才有了今日的成就,而自己今日的美好生活又是老爹所賜,但歸根結底最重要感謝的還是劉邦啊。既然你老人家來了,我必須得親自伺候。張敖是怎麼伺候的呢?這哥們對劉邦真是發自內心的感謝,自己脫了外衣,帶上保姆所用的圍裙、套袖,每天給劉邦端茶倒水,前前後後的伺候著。

劉邦根本沒瞧上這位趙公子,而且想起自己被冒頓單於大肆羞辱,情不自禁的把當初當無賴時的行為方式一整套的搬了出來。雖然這位高富帥兼官二代的趙公子無微不至的伺候著這位劉爺,但領導心氣不順的時候,總會找到撒氣的人,身邊這位張敖自然成了倒黴催的。劉邦不知道哪裏感到不順心,坐在地上,兩個哱羅蓋(東北話:膝蓋)和襠部成120度角張開,破口大罵。

張敖這哥們也真是萬裏挑一,被劉邦如此羞辱,竟然全沒當回事。雖然張敖沒當回事,但有人不幹了,這兩個人就是趙國相國貫高、趙午。兩位兩家夥都已經六十多歲了,是張耳當年的客卿,這二位受恩於張耳。眼見張耳的兒子被劉邦如此淩辱,這兩位“感慨悲歌之士”忍不住了,氣的身子發顫。想起當年張耳英勇氣概,不禁感慨:這小主子太熊(東北話:弱)了。忠心耿耿的兩位老臣準備將劉邦弄死,以圖後快,就將這件事和張敖說了。但張敖死也不同意。這兩個老頭也真是夠倔的,整一副驢脾氣,你不讓幹我們也得幹,成功了,你坐享其成;失敗了,俺們兩替你背黑鍋。要說古人真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樣的人在漢朝初期還有,而隨著曆史的發展,逐漸的在曆史的支流中幹涸了。

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劉邦返回了長安,而中國古代豪華的宮殿群——長樂宮——也在蕭何的主持下竣工了。劉邦從櫟陽城搬入了長樂宮,開始真真正正的體味做皇帝的樂趣。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