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聽得十分認真,用溫和的目光望了一眼這個小姑娘。
她說:“老師,我很理解您,因為以前我也有過這樣的情緒。”
張老師愕然了:一個才13歲的女孩子,竟說“以前的她”曾經有過成人一樣的感受!而此時的張老師想到為了麵子的所作所為,隻覺得臉在發燒,內心裏充滿了慚愧,好像犯了罪,正在接受審訊一樣。而審訊他的竟然是一個身高14米左右、體小瘦弱的6年級的小女孩!
張老師沒法再說什麼了,內心裏充滿了感激,多可愛的學生呀!他對李紅梅說:“我今天是有點失態,謝謝你給老師說這些話!”
育人忠告:
好老師是學生崇拜的偶像和學習的榜樣。因此,老師切忌在學生麵前有急躁、粗暴、武斷等不良表現,那無疑是自毀形象。
14學生的淚,使他追悔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論不發生什麼事情,老師都要首先摸清情況,然後再表態進行處理。否則,就會給學生造成誤會,甚至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傷害。
又是一個新學期開學,王老師照例會收到許多畢業生寄給他的信,這是他最自豪並感到欣慰的事。可是,王老師沒想到一個同學的來信,讓他心裏難受極了,這個學生寫的事情好像就在眼前。
那是五年級的時候,這個學生是班長。每周一,班長要在班會上公布各小組的綜合評分。得分最高的可評為“金星小組”,除了能在評比欄中得到一個金星外,每個組員還能得到尺子、橡皮之類的小獎品。
又是班會時間,她挺著小胸脯,驕傲地走上講台。同學們屏息靜氣,眼睛裏充滿了渴望。評比結果是,她所在的小組再次獲得第一。
全班一陣騷亂:“又是他們組第一,肯定不公平!”
“她自己遲到過,也不知道扣分了沒有?”
“他們組的某某還缺過作業。”
……
王老師實在不願意讓這個小小年紀的孩子就學會徇私不公。於是,他用懷疑的眼光看著她,問:“你給自己扣分了嗎?”
“扣了。”她的回答很幹脆。
“沒扣!肯定沒扣!”大家七嘴八舌。
“好了,當班長必須公正無私。我宣布:這周的金星屬於××組。”
另一組學生歡呼起來。她爭辯道:“老師,您看值日記錄,我給自己扣分了。”
“沒關係,你們組下次再爭取!記住,一定要公正!”王老師沒有聽她的解釋,也沒有看她遞過來的值日記錄。
她默默走下講台。下課後,她找到老師說:“老師,我不想當班長了,同學們都不信任我,當班長還有什麼意思?”說完,大滴的眼淚從她臉上滑落。
王老師一驚,看起來真是錯怪她了,連忙安慰她說:“不要傷心。我想,你肯定還會贏得同學們的信任的!到底還當不當班長,回去想一想,明天再告訴我。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二天,她告訴王老師,她要繼續當。王老師以為自己的話起作用了,心裏暗暗高興。一年多過去了,王老師已經忘記那次班會課了。可是,沒想到這件事給這個學生的心靈造成如此的傷害。她寫道:
“為了讓同學們信任我,我每周都要給自己的小組多扣幾分,我不想讓我們成為金星小組,也從此失去了當班長的興趣!同學們不信任我,是想讓自己的小組得到金星。可是,王老師那麼喜歡我,為什麼卻不信任我了呢?那次,我流淚了,好傷心……”
王老師全然沒有考慮她當時被誤解的感受。可以想象,當王老師帶著懷疑的目光質問她時,她是多麼尷尬!就是這種不經意的忽略,不僅使她的威信降低,而且深深地傷害了她的自尊和自信。當時王老師還為自己對她的安慰而沾沾自喜,實際上,一切的教育方式,如果沒有真正把學生的感受放在心上,完全都是空的。王老師也由此認識到,關心學生,要從關注他們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開始。
王老師想向她道歉,卻不知如何說起。如今,她已經上中學了。他真心希望,這個學生能走出這件事的陰影,重新找回成長的快樂和信心!
育人忠告:
在學生的心中,每一件事都是有對與錯的,老師是評判對與錯的公證人。因此,不要以為學生之間的事不是原則問題,就武斷地壓製使其平息,那樣就會傷害學生心靈中神聖的信念,給學生造成心靈的傷害。
15老師,您的微笑呢?
陶行知曾經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是的,老師發自內心的微笑,常常能使學生感到歡樂。在歡樂中學習的學生是幸福的。
這次學校統考班裏成績不好,李老師很不高興,他到課堂上把同學們訓斥了一頓。放學後,李老師找一個學生談心。臨走時這個同學問:“老師,您剛教我們的時候,每天都微笑著,我們都很喜歡您,也喜歡聽您的課,為什麼現在您不再微笑了呢?”
李老師心裏一驚,不知如何回答,隻是一個勁兒地說:“真的是這樣嗎?”學生的話引起了他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