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前車之鑒(1)(1 / 3)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一個優秀的教師,是不會做出傷害學生言行的事兒。但是,有的教師卻經常在有意或無意中傷害學生,給學生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也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難以改正的失誤。

1一把掃帚的故事

教師始終不要忘記:你的主要職責是育人,而不是保護什麼工具或設施。為了一件工具或設施去傷一個學生的心是愚蠢的。

放學時,莊老師在班上的衛生區拾到一把被丟棄的掃帚。頓時,一團怒火“騰”地躥上他的腦門。因為他剛在班會上講了,要愛護公共財物,沒想到連一天都沒過,就有人把自己的話當“耳旁風”。為了維護班主任的尊嚴,他決定明天給“肇事者”點兒顏色看看。於是,莊老師把掃帚拿到了辦公室。

第二天,通過調查,找出了“肇事者”。莊老師把“肇事者”叫到麵前,讓他說說昨天自己在班會上講了些什麼,然後質問他把掃帚放在哪兒了。“肇事者”無言以對。

“去找!”莊老師大喝一聲,手指著教室外:“馬上給我出去找。”

“肇事者”出去轉了一圈——當然找不到,又膽怯地回到莊老師麵前,小聲說:“老師,我買一把掃帚賠,行嗎?”

“不行!”莊老師聲色俱厲:“就要原來的掃帚,找不著,不準上課,中午不準吃飯!”

“肇事者”隻得出去找。望著他畏縮的背影,莊老師心裏升起一股莫名的快意。

下午,上課鈴剛響,“肇事者”拿著一把掃帚跑到莊老師麵前:“找著了,老師。”

莊老師一看,確實是學校統一發放的那種掃帚,馬上意識到其中有問題。莊老師厲聲說:“你從哪兒弄來的?別以為我不知道,說!”

這麼一嚇唬,“肇事者”“哇”地哭了,一邊哭,一邊說,他怕老師再也不讓他進班了,隻好偷了別班的掃帚。

好像兜頭潑下了一盆冷水,熄滅了莊老師的怒火,也讓他徹底冷靜下來。莊老師本是想要他改正錯誤,沒想到又逼他犯了一個新的錯誤……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殘忍啊,為了自己那點可憐的尊嚴,竟如此殘忍地對待一個孩子。這時莊老師才想,這個學生是經受了怎樣的煎熬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

這一把掃帚的故事引起了莊老師的深思,他總結了三點警戒自己:

一是作為班主任,對犯錯誤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這是教育方式的一種。但是,處罰僅僅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在處罰學生時,應該想一想,你是否寓教育於處罰之中,處罰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改正錯誤?是否給了學生改過的機會?

二是作為班主任,切不可罰不擇法,法而無度,以罰代教,更不能因自己的私念而肆意懲罰學生。不當的懲罰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相反會損害他們的心靈,扭曲他們的人性,這與為師之道是背道而馳的。

三是作為班主任,對待有缺點、有錯誤的學生,必須有寬容之心,在教育中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促使其真正改正自己的不足。

育人忠告:

教師為了自己的尊嚴,對學生采取某種敵視態度或粗暴的教育方法,結果,隻能給學生帶來傷害,而且會逼迫學生繼續犯錯誤,有時還會造成與教師的敵對情緒。

2對一封學生來信的思考

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學生的後悔隻是耽誤了他一個人的前程,老師的醒悟則能防止今後再出現類似的失誤。

出乎龔老師的意料,這位學生居然會給他來信,因為一般差生很少給老師寫信。更何況他幾乎是被龔老師趕出班級的。這個學生叫牛小強,真是一個讓老師頭疼的學生,他的“典型事跡”到現在龔老師還記得清清楚楚。

在上課時,他經常趁身旁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偷偷地將人家的凳子移走。這位同學回答完坐下時,就摔個人仰馬翻,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而他卻裝得一本正經,跟沒事人似的。老師批評他時,他也不鬧。可是,就是不改,下次還那樣兒。

造成牛小強最後輟學的結果是因為連續發生的兩件事:

一次,他因為一件小事,與別的班一個同學打架。當龔老師聞訊趕到的時候,兩個人已經渾身是土,衣服也被撕破了,那位同學的鼻子也被打破了。龔老師當時真是火冒三丈,立即把牛小強的父親叫到學校,如實地將牛小強的一貫表現告訴了家長。他的父親聽了以後,氣得渾身發抖,上來就要揍他。龔老師急忙攔住了。牛小強向父親保證,以後決不再惹是生非了。

這件事過去不到一個星期,他就又惹事了。他居然把一個女生兩條辮子中的一條剪短了,那個女生哭著向龔老師投訴。龔老師真是又氣又急,並且徹底失去了教育他的信心,再次叫來了他的父親,讓他把孩子領回去。

牛小強回家後班裏安靜了許多,他的家長也沒有再來找。聽同學說他並沒有轉學,而是遊蕩了一段,當兵去了。龔老師當時還想:這樣也好,讓部隊教育他也許比學校教育更管用。

看了牛小強的這封信,龔老師的心裏很不是滋味,有一種深深的自責。原來,牛小強當兵已經複員一年了,他現在自己在南方做生意。他在信中說:現實教育了他,他非常後悔當時沒有好好讀書,因為沒知識,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他想讓龔老師把他的感受告訴現在的學生,一定要珍惜時光,好好學習,要不將來後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