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的一位名字叫班德的生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小朋友們分為兩批,第一批小朋友讓他們吃早餐,而第二批小朋友不讓他們吃早餐,結果發現:第一批吃過早餐的小朋友上課時注意力集中、反映問題的能力快、記憶力好,而沒有吃早餐的小朋友上課時明顯地紀律渙散、精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記東西不牢,同時對他們所進行的各種智力測驗表明:
沒有吃早餐的小朋友的成績明顯地比吃過早餐的小朋友的成績要低,而且午餐後,吃過早餐的小朋友的智能進一步提高,這一實驗更證明了:早餐是智慧的能源。
二、如何吃得更營養
隨著現代化的日益發展,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而一日三餐或者至少說一日有兩餐是父母和孩子團圓的必不可少的最佳時機。在父母和孩子相處的1~2個小時裏,如果巧妙地運用,全家人不但每頓飯都會吃得香、吃得舒服、吃得滿意、吃得順氣兒,還能使孩子在餐桌上學會不少有關營養學的知識呢。進餐的過程本身就是父母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的過程,就是向孩子傳播知識的過程,也是幫助孩子在生活上成長的過程。
家長可以利用各種零星的時間和機會,向孩子提供營養學方麵的信息。在全家進早餐店喝豆漿時,父母可以簡單地給孩子講喝豆漿的五忌。豆漿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鈣質,對人體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但是如果喝豆漿的方法不科學,也能由益變害,引起副作用。
喝豆漿一忌豆漿衝雞蛋。因為雞蛋中的黏液性蛋白質容易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從而產生一種人體不好吸收的物質,進而使豆漿失去營養價值。二忌豆漿衝紅塘。因為紅塘中的有機酸能夠和豆漿中的蛋白質結合,產生鈣等礦性沉澱物,不容易為身體所分解。三忌豆漿煮不透。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製物,如果煮不透,人喝了之後,會產生惡心、嘔吐和腹瀉等反應。四忌豆漿裝入暖瓶中。豆漿中有一種物質可以將暖瓶中的水垢分解開,時間一長,豆漿就會變質,喝入人體中,就會危害人的健康。五忌豆漿喝過量。一次喝入體內的豆漿過多,容易引起過食性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瀉或腹部發脹等不良感覺。
在孩子吃柿子的時候,父母可以簡單地給孩子講吃柿子的三忌。一忌柿子和螃蟹同時吃。因為螃蟹中的蛋白質會和柿子的一種物質結合,形成沉澱,進入人的胃部後,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二忌空腹吃太多的柿子。因為柿子中含有許多膠酚、果膠,這些物質和胃酸結合在一起,會產生胃結石。三忌柿子與薯類同食。在吃完甘薯和馬鈴薯等薯類物質後,人體的胃中會產生鹽酸,柿子裏含有許多纖維素、膠酚、果膠等物質,這些物質和薯類中的鹽酸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胃結石。
對於一些明白道理而口味又有所偏重的孩子,可以采用多種辦法,如有的青少年不喜歡吃胡蘿卜,而胡蘿卜裏又含有人體成長和發育不可或缺的物質,家長可以首先把胡蘿卜包成餃子,一般的孩子還是可以接受的。然後在孩子吃飯時,告訴孩子胡蘿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D和胡蘿卜素,對防止青少年的近視有著其他蔬菜和水果不可替代的作用。告訴孩子不要隨便挑食,養成全麵進食的好習慣。同時細心觀察,多做幾種關於胡蘿卜的菜或飯,看看孩子喜歡吃哪一種,以後就盡可能地多給孩子吃他喜愛的飯菜,慢慢地改變孩子對胡蘿卜的偏見。
當父母把這些營養學的知識利用吃飯的點滴時間或者各種各樣的機會告訴孩子時,不但使孩子能夠增進學識,擴大視野,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良好的飲食環境很重要
現代生活的節奏很快,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容易,尤其對於孩子來講,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難得有機會和父母一起用餐,做父母的更應當珍惜這一機會,使孩子能夠安安穩穩地吃好每一頓飯。
孩子們的飲食環境很重要。因為人的精神狀態對胃的影響很大,胃對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的反應是極其敏銳的。人在進餐時,如果心情不愉快或處於生氣狀態,胃的幽門的括約肌就會緊縮,胃裏食物無法進入腸道,整個消化道就會痙攣,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感覺。所以父母在孩子進餐時,盡量不要提起讓孩子難為情的事或者讓孩子不愉快的事,也許當父母這樣做時,孩子會默不作聲,表麵上若無其事,但胃裏的反應卻遠非如此,它卻會耿耿於懷,在孩子身體內部形成抵觸狀態。所以醫學專家把胃形容成為人的第二張臉。美國的一位醫學專家作了一項統計:在500位因為胃病而住院的腸胃病人中,因情緒不好而得病的人占七成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惡劣的情緒是導致腸胃病的一個溫床。因此,輕鬆而愉快的就餐情緒對胃有極好的調節、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