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合理的飲食結構(2)(2 / 3)

四、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至關重要,它積澱了一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永久的生活愛好。有些成年人,遠離家鄉,漂泊在外,常想的還是自己小時候的家鄉飯,甚至有許多成年人一直都改變不了自己小時候養成的食品偏好、飲食口味等等。所以一個能夠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人可以從中獲得終身益處的。

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都是通過飲食供給的,合理的飲食是保證身體營養的物質基礎。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夠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即使是牛奶和雞蛋這些被公認為所謂的全營養的佳品,也難免美中不足。以牛奶為例,乳類中就缺乏鐵質,以牛奶為主食的小孩,如果不適當地增加含鐵質的輔助食品,就會發生營養性貧血。又例如雞,營養雖然極其豐富,但缺乏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C。諸如此類,不一而述。所以單靠某一種食品或者依靠偏好某幾種食品,是不可能有效地維護人體的健康的。中國的著名營養學家於若木先生早就指出:“中國的營養是盲目的,大多數人隻有吃好和吃飽的觀念,而很少有人知道需要什麼營養,那些食品含有什麼營養,怎樣搭配平衡的飲食。現在吃的問題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如果不教人民怎樣科學的吃飯,那將嚴重地影響人民的健康和國家的昌盛。”對於青少年來講,保證充足的營養量和恰當的營養比例至關重要,營養不足和營養過量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青少年的身體和智力的發育與營養、食品的關係很大,但是如果營養不當,就會事與願違。有些家長為了使孩子發育得更好,不適當地給孩子服用蜂乳、人參蜂王漿、或者各種時興的營養液等等,其結果不但使孩子出現了許多早熟的症狀,而且有的孩子還出現了厭食症。

有的家長為了防止孩子得佝僂症,不顧孩子的具體情況,不顧藥物的限量,長期給他們服用大量的維生素A、D丸或魚肝油,結果導致孩子維生素A、D過量,出現維生素中毒的現象,如頭疼、骨痛、失眠、嘔吐、皮膚瘙癢、毛發幹枯、低燒、厭食等症狀。有的家長片麵地認為:

青少年攝入的蛋白質越多越好,長期地、大量地讓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結果增加了這些孩子的腸胃和肝髒的負擔,導致消化或營養不良。有些家長在飲食上,不注意合理搭配,而片麵地認為花錢越多就越好,重牛奶、輕飲水,重水果、輕蔬菜,重肉類、輕糧食,從而同樣造成孩子的營養不良,因此科學地、合理地調劑飲食結構是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

邊用餐,邊了解營養學的知識

一、早餐的重要性

許多小朋友習慣於睡懶覺,習慣不吃早餐或對媽媽、爸爸精心調製的早餐應付了事,這實際上是對身體非常有害的。其實,早餐是人體吸收蛋白質、糖份以及其他營養物質最多,而且利用率最高的一餐。為了證明早餐對人體的重要性,國內外科學家做了大量的實驗,經過研究發現,早餐的確是人在一天當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餐。英國科學家說:早餐好比小朋友智慧的能源。美國的科學家說:能夠每天堅持吃早餐的小朋友比那些根本不吃早餐的小朋友將來更能長壽。

大多數的小朋友都知道:當早晨起床時,一般來說,我們有至少8個小時沒有吃東西了。

如果早上再不補充食品的話,一直堅持到中午,就意味著大約12個小時不吃東西了,這時,強烈的饑餓感就襲擊上來,影響學習和正常的活動。嚴重的還會出現惡心嘔吐、心慌多汗、麵色蒼白、頭昏眼花等症狀。更嚴重的,當身體中的血糖的含量低於45%毫克時,就會使身體的能量的供應不足,從而造成驚厥和昏迷等,這種症狀在醫學上叫做:“低血糖昏迷”

或者叫做“低血糖休克”。所以吃好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事。

有關的專家還認為:早餐要掌握合理的用餐時間、營養量和主副食的搭配。小朋友最好是在起床後的半小時吃早餐最適宜。在進餐前的半小時內,可以出去進行清晨的鍛煉活動,呼吸一些新鮮空氣,以增加進食和有助於消化和吸收。

營養學家認為: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早餐飲食習慣,關鍵在於父母每天能夠按時起床,並按時準備好營養搭配合理的早餐。吃早餐不能匆匆忙忙,更不能把錢塞到孩子手裏,讓他們自己在街上隨便買點什麼零食,或者把麵包或巧克力或餅幹等零食塞給孩子,讓他們邊上課、邊偷吃東西。早餐的質量非常重要,因為早餐的營養的攝入量占一天中全部營養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每天的早餐的合理搭配中應該有主食:麵包、饅頭、蛋糕,副食中應該有適量的蔬菜或者水果,還應該有一些流質東西,以補充晚上喪失的水分,如牛奶、豆漿或米粥等。小朋友們的早餐吃好了,一天的學習和活動的基礎就有了保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