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孩子一個講真話的機會和條件
要給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給孩子講真話的機會和條件。在這個方麵,魯迅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借鑒。魯迅先生大約在50歲時得了一子,名為海嬰,夫婦二人對這個孩子非常疼愛。魯迅認為,要使孩子健康成長,首先就要了解這個孩子。魯迅先生十分重視對孩子的培養,他一貫尊重孩子的意見。有一次,魯迅請客人吃飯,魯迅的孩子小海嬰坐在桌子旁邊和大家一起用餐。在吃魚圓時,客人們都在稱讚主人做飯的精湛的手藝,但小海嬰卻說:“媽媽,你做的魚圓有點酸。”許廣平以為是孩子不好好吃飯,就沒有理他。不料,小海嬰卻不停地說魚圓太酸。許廣平忍不住了,就責怪了小海嬰幾句。這時,魯迅把小海嬰咬過的魚圓揀起來,嚐了嚐,果然發現味道不新鮮,於是頗有感慨地說:“孩子說不新鮮,是酸的,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們不加察看,就不理他是不對的。看來即使是孩子的話,我們也該尊重才對。”從魯迅這一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孩子的觀念是十分必要的。
魯迅先生說:“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地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魯迅針對中國社會流行的家教方式,曾總結到:“中國的一般家庭,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了外麵,便如失去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始終給予冷遇或者嗬斥,甚至打罵,使他畏懼和退縮,仿佛一個奴才,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教育成功,待放他到外麵去,則如才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跳躍的。”魯迅認為這是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可悲的一麵,但家長卻很少認識得到。雖然這段話距離我們今天的時代已經久遠了,但它卻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反映出中國家長在教育青少年的問題上的弊端。國外在研究青少年與父母的關係後,得出結論:父母對待孩子,首先要聽,聽他們的講話,聽孩子的心聲。一個家庭顧問說:“當父母開始給孩子勸告而不是聽他們訴說時,孩子就會將心靈封閉起來。如果父母真的想給孩子以勸告,最好先聽他們怎麼說。看看他們需要哪些幫助。”青少年往往對自己的父母很信任,所以願意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父母,父母隻有在聽孩子的訴說時,才能進一步的了解情況,才能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啟發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
二、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現在的父母們多是注意給孩子加強食品上的營養,但缺乏精神上的營養和保健,以至於造成孩子在性格、精神、體格等方麵的終身無法彌補的損失。所以做父母的,要重視家庭的精神氛圍的建設,以便讓孩子在一種良好的環境中自由成長。
有的家長不大相信大聲訓斥自己的孩子會導致什麼不良的後果,但現在西方的學者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家長的粗暴態度中得不到溫暖和體貼,容易造成精神緊張,而精神緊張又容易造成精神矮小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班牙、朝鮮、越南、德國、阿爾及利亞等國做過統計:在戰爭中失去父母的青少年,其身高要比同齡人的身高平均低幾厘米。美國的一些研究者對各種類型的家長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父母如果對青少年經常辱罵、訓斥、歧視或者威脅,不僅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創傷,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身高。長期生活在精神比較壓抑的家庭中的孩子,會發生成長的障礙。在人的大腦中,在神經網絡和下丘腦連接的地方,有一個情緒區域。下丘腦雖小,但它卻是控製人們的感情變化和人體功能的關鍵部位。它可以根據神經網絡所傳來的各種微弱信號,刺激分泌生長激素。由此可見,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父母必須為他們營造一個適應他們生活和學習的良好生活方式的大環境。
青少年的成長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更是家長和社會的問題,因此,做家長的都要有這樣的意識:父母是青少年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成長的關鍵所在。
三、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