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契約,家長與孩子共同促進
施校長說:“德育是教不好的,品德是教不出來的。”因此,要提高德育,關鍵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其中包括校園環境和家庭環境。而家庭對孩子成長尤為重要。於是,陽光實驗學校為了家庭環境的創建出台了一個項目,即父(母)子契約。父(母)子契約,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父母與孩子定下約定。主要是父母中的一人與孩子分別向彼此提出三個要求,雙方在家時需遵守這三個要求的內容。而父母中的另一人起監督作用。然後父母將契約執行情況記錄下來,交給孩子的班主任。父母和孩子比賽,互相約束促進。這項措施有利於解決孩子在校與在家表現不同的問題,讓他們無論在何處都能養成良好習慣,這個項目深得學生與家長們的好評。因為大多數的學生家長工作相對較忙,對孩子引導教育不夠。借著這個契約,彼此督促,不僅家長自己可以朝著更好方麵發展,更能讓自己的孩子不斷進步。
家長開放日,達成三方和諧
在陽光實驗學校有一個特別的日子,即一學期一次的“家長開放日”。那一天家長們來到學校與學生們一起上課,了解他們在校實際情況,加強家長與孩子以及老師們的溝通,共同促進三方的和諧進步。據了解,班主任們也會時常帶著自己的孩子與學生家長一起參與親子活動,這不僅促進了彼此間的感情,還為交流搭建了堅固的橋梁,讓家庭更加其樂融融。
“三次試客,二次反思,一次總結”,體驗式教學
體驗型教研是一個為了提升教師學習能力並培養一批骨幹教師的項目。體驗型教研首先是一個主題式反思研究,其具體內容就是在製訂一個研究計劃時,先確定研究主題,製訂研究方案,然後圍繞著主題展開探索研究。經過研究後,推出代表執行“一課多試”計劃。一課多試是指選擇適合現有模式的內容,推薦教研組內一名或多名教師多次施教,在這一課例越來越精致的同時,原有的教學模式也得到了完善和提升。接著是“事件篩選,反思提升”,即將經過改進的模式由教師們進行一式多課的再嚐試,如此循環往複,持續推進,最後總結成果,撰寫報告,然後將這一教學模式推廣到全校。
體驗型教研中有一個磨課範式。磨課範式主要是“三次試課,二次反思,一次總結”。“一課多試”,以課例研究為載體,在教材中、學生中、課堂中尋找問題,在“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教學反思,行動跟進”的策略下,實現“原行為、新設計和新行為”三個階段的三次試課和“反思理念、反思行為”的二次反思與一次“過程總結”。這種方式就是通過“邊研究、邊實踐、邊改進、邊推廣”將“體驗式”教學法在全校範圍內普遍應用。陽光實驗學校已經實踐三年了,並總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比如:
第一,能夠讓課題組成員與教師群眾相結合,每個人都參與其中。
首先,他們將“體驗式”教學的研究作為全校性的重大教育課題,學校成立了課題組,早一步進行理論研究,然後把初步研究的收獲介紹給全體教師,並廣泛征求意見,達成共識。然後給每個教師布置相應任務,人人參與課題研究與實踐,讓每個人成為課題的主體,讓每個教師在“體驗”中掌握“體驗式”教學法。
第二,鼓勵了教師根據自己特長和學科特點,創造具體的操作方法。
由於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特長,各學科又有各自的特點,因此他們需要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操作方法。學校認為教師在實踐中要完全有創造和發展的餘地。而實踐事實也證明,這一想法是正確的,經初步歸納總結,教師們共同創造了“再現式”、“拓展式”、“模擬式”、“開放式”、“研討式”等八種模式的課型,這些課型增強了“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第三,讓學生自己評課,教師們吸納學生的建議和意見,並不斷改進教學。
其實,“體驗式”教學法究竟好不好,不是由外界、領導、老師們評判,而是應該由學生評判。學校倡導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采取讓學生評課、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向學生們征求意見。而學生們既可以對“體驗式”教學法表示讚揚,也可以大膽地向老師提出問題。在學校采納這些意見之後,他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深入實施,收獲成效
三年的課題實施,陽光實驗學校的教師們付出了大量心血,但他們的收獲豐盛。首先,體驗型教研使教師整體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湧現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其次,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也有了普遍提高,他們的教師每年寫的關於“體驗學習”研究論文多數獲獎。
在這裏,還不得不提的是,學校實行的“素質教育五個一,才藝訓練四個一”同樣踐行於教師身上。也就是“學生學什麼,老師也學什麼”。老師們同樣學習器樂、圍棋等等,並去參加考級或比賽。而且就連施校長也時常參與其中,參加一些諸如吹笛子以及書法等等的比賽,來展現自己的多才多藝。與孩子們共同發展,其實也是對他們的激勵與鼓舞。
生態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
體驗型課堂是學生自主體驗,知識與學習主體互動的生態課堂。學生親身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發展興趣,有效地促進了自身的發展。體驗型課堂的教學程序,分喚醒階段、體驗階段和發展階段。學校通過豐富課堂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並與老師進行交流,從而獲得豐富的內心感受和個性化的體驗。這是針對很多學生都有一點厭學或者學習效率不高的情況而設計的。體驗型課堂通過活動、遊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就有時間培養自身興趣。通過陽光實驗學校的這一做法,可以發現學業與興趣是不矛盾的,學業提升和素質發展是有機組合,相輔相成的。不僅如此,學校還有自己的學習論壇。老師們可以將自己的教育心得和學習方法發帖至論壇上,學生們根據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習上遇到的麻煩向老師們討教或向老師反饋其上課的不足之處。老師和學生之間像朋友一樣交流,共同促進,共同進步。
榮譽申請活動,學生亮點放大
施校長認為學校不僅要注重素質教育,也要努力發現每個學生的亮點。即挖掘學生的才幹和閃光點,用一個閃光點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引領學生更好地學習。學校也根據這個需求開展了榮譽申請活動。學生可以向學校毛遂自薦,上報獲獎項目,挖掘自我價值。同時學校也會根據個人才幹給予適當的榮譽。從而使一個個閃光點放大,照亮他人,讓大家都能有所進步。
注重細節,以學生快樂為終極目標
七彩陽光評價體係,讓學生更有動力
學校還進行了“十條陽光好習慣”的養成教育。這是自下而上由學生及老師們共同討論總結而得的。由於這是學生自己參與製定的,所以其切合了學校的實際情況的同時,更好地促使學生們去遵守這些規定。為了激勵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習慣,學校還有一套專門且特別的“七彩陽光評價體係”,即精心設計的七彩陽光卡,分別是言行文明卡(紅色)、健康活動卡(橙色)、和諧交往卡(藍色)、勤思好學卡(綠色)、才藝發展卡(紫色)、書香悅讀卡(青色)、校外自律卡(黃色)的基礎卡。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評選,收集來自家長、老師、同學各方麵的意見,最終確定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