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羅誌康:誌在教育 勤在管理(2 / 3)

他應邀參加過浙江教育學院、寧波教育學院、浙江師範大學、餘姚市教育局等組織的諸多講座,內容涉及求實創新、跨越發展;改革學校教育管理體製、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在校園管理中弘揚人文精神;加強安全工作、建設平安校園;校園文化建設;人本管理與製度管理;學生社團管理等內容。此外,他還承擔了多項省、市級課題並獲得不少獎項。

說到這些,羅校長辦公桌上的那堆雜誌就該出場了。以前在書刊中老是會看到比如哪個名人的書桌上書堆得像座山一樣的誇張比喻。隻是在看到了羅校長的辦公桌後,這種比喻突然變得那麼貼切。記者在羅校長書桌上看到很多本教育刊物都刊登著羅校長所發表的文章,記者大略地瀏覽一下,有《教育科學論壇》、《教書育人》、《基礎教育參考》、《青年教師學報》、《中小學校長》、《現代中小學教育》、《教學與管理》等。羅校長寫的文章內容涉及廣泛,但有一篇特別令人難忘。以往人們做和教育有關的心理調查,被調查對象一般是學生。但在《浙江民辦教育》這一期刊中,登載了羅校長一篇題為《民辦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調查研究》的文章。顧名思義,這已經不是針對學生的心理調查了,而是民辦中小學裏這些老師的心理狀況。可見羅校長注重教育時的心理狀況,是在學生、教師兩方麵同時下工夫抓的。

豐富的經曆和出色的學校管理能力以及優良的理論基礎,是羅校長能夠成為寧波市首批名校長的重要原因。那他對所在的高風中學又采取了怎樣的教育管理模式呢?

“做人第一,素質第一”

相比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是更為重要的。高分數、高升學率當然是每一所學校都追求的目標,但是比起這些,羅校長用毋庸置疑的口吻強調:“我們強調綜合素質,學生,不光光是學習,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做人,培養學生的素質。對於學生,我們要求他們第一學會做人,然後學會學習,再來是學會做事,接著是學會交流與溝通。當然保證學生的健康是最主要的,而且是身心健康。我們很注重學生的素質,現在我們高風中學的學生素質都很不錯。”

做人第一,素質第一,就是羅校長在高風中學提出的最核心的教學理念。他認為如果一個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素質,那麼其他一切都是空談。

此外,羅校長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在當下有為數不少的學生會因為情感問題、父母關係不和以及其他心理問題,而對很多事情采取過於偏激的行為,甚至是輕生。心理教育的發展與建設刻不容緩。為此,羅校長特意請了兩位分別來自南方科技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的心理老師作為高風中學的專職教師,確保能夠及時疏通學生的心理問題。

“作為學生來講,第一任務當然還是學習。會做人了以後,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我要求我的學生第一要學會做人,接著是學會學習、學會做事、最後還要學會交流與溝通。在當代社會,學生不懂得怎麼與人溝通交流,那怎麼能走入社會呢?”

學生在校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羅校長也坦誠,如今中學裏的一大問題就是手機。現在的學生自控能力差,如果上課拿著手機,要麼玩遊戲要麼上網。“那我們學校采取的措施是禁止學生帶手機上課的。但是光禁止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依舊會有學生在上課或者晚上寢室熄燈後偷偷使用手機,所以我們在禁止的同時,也在做疏導工作。和學生本人溝通,和學生家長溝通,讓學生在思想上有清楚明了的認識,他們會自己分析利弊關係。這樣一來,對他自身的素質提升也是大有好處的。”

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無論是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還是在高風中學的宣傳片中,羅校長總是會強調高風中學的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羅校長很自豪地說,現在沒有特色的學校是辦不下去的,尤其對民辦學校而言。高風中學幾年來就走出了自己的環境特色、文化特色,真正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倡藝術教育。按羅校長的原話來講,就是“要讓學生在學校裏學到的本領、知識,一生都受用。”

羅校長擔任校長多年,從事教育工作已近30年,但是談起他覺得最有成就感和優越感的事,他嗬嗬一笑,說,雖然我自己在很多學校做過校長,都讓學校有了進步,上了檔次,但是嚴格地講那屬於校長分內的事情,最讓我有成就感的事情,還是我看到我們的學生有了好的發展。他們畢業出去以後能夠上好的大學,能夠有好的工作,當他們有了自己的發展,學有所用,那就是我貫徹“為了學生終身發展”的宗旨。這些年也有不少學生讓我印象深刻。在四中的時候有一個孩子家裏讀不起書,因為是在最窮的農村,而且那孩子沒有了媽媽,我當時是破例收的。但是後來他很爭氣,考上了北京醫科大學,現在在軍隊裏已經是副師級幹部了。另外有一個學生成了企業家,而且做得很大很大,在寧波有好幾家分公司。還有一個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現在在新加坡的國家電視台工作。

“從學校角度來說,我管理的這個學校能夠獲得老百姓的認可,也是讓我覺得最高興的事。”羅校長補充說。

另外,羅校長還十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多年來在羅校長的聯絡組織下,高風中學現在已經和馬來西亞、波蘭、俄羅斯等國家的學校藝術團有了較為深入的交流。學校從多方麵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礎。羅校長介紹,學校的藝術館設有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和演藝廳。在音樂室,有大小樂器近三百件。圍繞藝術館的牆麵上掛滿了曆屆學生的美術作品,形成了相當濃厚的藝術氣息。在圖書館有藏書10萬冊。天文館也放置了省內中小學最大的天文觀測台。學校體育館可同時容納兩千多人並設有室內籃球場。值得一提的是體育館內安裝有空調,這是現今很多高校的體育館都沒有做到的。

羅校長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每年都要請來國內外在文藝、學界領域著名的,甚至是大師級的名人來高風中學進行講座、指導。我國著名二胡演奏大師閔慧芬、王永德、高韶青等人曾經在高風中學相聚,親傳二胡演奏技藝。高風中學的學生曾和央視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同台主持,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也曾多次來校開展講座。因為學生的藝術個性非常突出,又有實際的藝術表演能力,高風中學民樂團兩次承辦餘姚市的新年音樂會。學生的業餘生活豐富、表演多、其他社團活動多,羅校長卻表示沒有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因為他把這些活動的頻率控製得較為合理,像學校音樂會等,基本上是一周一次。

羅校長把學生社團的作用看得比較重,他認為如果學校社團建設能夠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發展,那麼學生社團就是學生通往成功的橋梁。

先進的校園文化

羅校長介紹,校園文化就是指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澱和創造出來的,並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係、行為規範準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校園文化雖然主要指向精神文化範疇,但學校作為一個整體,有師生共同生活與學習的場所及其物質形態,有在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思想、製度和規範,有師生在一定理念和價值引領下廣泛的教育教學生活與人際交往方式,校園文化的組成主要包括物質文化、製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踐行文化。一個好的校園文化,能產生很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影響廣大師生的思想、行為,影響整個校園的文化氛圍,影響整個學校的建設,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學校,一定能很好地塑造師生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學校的競爭實質上是文化的競爭”這句耳熟能詳的話,似乎在很多地方都聽過,但是在羅校長這裏,可以延伸出新的意味。在他的觀念裏,學校之間的競爭表麵上看是質量的競爭,深究卻是人才的競爭,本質上則是文化的競爭。他認為學校文化和校長領導力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學校軟實力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