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張曦:辦對人民負責的教育(1 / 3)

張曦,浙江奉化人,現任寧波市第三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浙江省物理特級教師、市首屆名教師,市首批優秀教育管理名家培養對象。曾在寧波效實中學、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任教。主持多項省級以上課題研究,2次獲得市人民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獲省人民政府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主編《信息資源技術》,著作長篇紀實散文《東瀛留學500天》。他身兼多職,是寧波市中小學德育研究會副會長、寧波市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寧波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第5屆理事會理事,第11、12、13屆寧波市政協委員,並連續3屆擔任市政協教育二組召集人,2次被評為市政協參政議政積極分子。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小說家赫曼·赫塞在《流浪者之歌》一書中寫道:“大多數的人就像是落葉一樣,在空中隨風飄遊、翻飛、蕩漾,最後落到地上。一小部分的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徑上走,任何風都吹不倒他們,在他們的內心中有自己的引導者和方向。”張曦就是詩中所描述的那一小部分人,在麵臨世俗的紛亂侵擾,麵對辦學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從不輕易低頭妥協,總是憑借自己的堅定信念和頑強意誌勇敢地充滿智慧地去承擔、去挑戰、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這正是張曦為人處世做學問的真實寫照。

十年磨一劍

接觸過張曦的人都能強烈地感受到這是一位書生校長、謙謙君子。他堅持以自身的學識、人格魅力樹立領導威信,感染身邊的人。按其幽默風趣的語言來說,他是從寧波市最年輕的高中校長起步,熬成了寧波市任期最長的一位老校長;從重點到“輕點”、從普高到職高,他都有所實踐,有所研究,有所成功。自1982年2月起,張曦便在寧波效實中學任職;1991年張曦第一次參加教育學院組織的校長培訓班,那時的他僅僅是一名30歲的校長助理。參加培訓的幾位同齡的寧波青年給培訓班帶去一股新鮮的血液,當時54歲的班長曾感歎道:你們寧波怎麼這麼開放,來的都是些小年輕!回憶起當年的往事,張曦笑容滿麵,場景可謂是曆曆在目。正是這次培訓將其帶入校長的隊伍之中。1992年10月,經國家教育委員會委派,張曦赴日本築波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學校經營學”研修。談到在日本的留學經曆,張曦無不感慨地說,第一次到日本的時候發自內心地覺得日本發達,深深感受到了國內與其的差距,無論是教育硬件上還是教育理念上。

2008年,在回國15年後,張曦將自己在日本540天的留學經曆並結合回國後長期從事教育管理的實踐和思考,寫成了12萬字的紀實散文《東瀛留學500天》。張曦在該部作品中回顧了日本留學的經曆,這段經曆不但改變了他的人生,還為他後來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了研究日本的教育事業,張曦考察了日本10多所私立中小學,向100多所日本學校發出調查問卷。在“闖關”(從語言關、生活關、學習關、打工關到論文關)的種種描述中,他對於幫助過他的人,不管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都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他曾在5個日本家庭住宿,都受到了熱情接待,從中體驗了各種習俗和禮儀,受益匪淺。回國後,張曦作為最年輕的幹部被提拔為寧波市職教中心學校校長,這在當時完全是出乎他個人意料的決定。一來,從未進入過校領導班子的張曦完全沒有想到會讓他直接擔任正校長;二來,原本從事重點普高教育的他對即將開始從事的事業——職業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對其而言,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轉折。

肩負著“爭創首批國家級重點學校”的任務,張曦走馬上任了。該校是一所有特色的職業高中,創辦於1957年,前身是寧波市十八中學。當談及該校的一任老校長何曾孚,張曦表達了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在其30年的任職期中,學校是蒸蒸日上的。但從老校長1987年離休至1994年的7年內,學校走馬燈似地換過6任校長,長則兩三年,短則幾個月,學校發展也一度停滯不前,領導和群眾對校長產生了信任危機。張曦恰恰在個關頭接任成為第7任校長。雖然職業學校的生源不是那麼的優秀,教學質量也無法用高考率來衡量,但是學校擁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和優勢。十八中學很早就成為全國勤工儉學的先進集體,並且擁有很強的實踐基礎和優良的實踐平台,學校的校辦工廠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年盈利就達20多萬元。

上任半年,張曦便根據自己對職業教育的了解,明確提出了“外圓內方”的辦學思路。“圓”就是靈活、適應,即對外要適應社會、服務經濟;“方”就是規矩,即校內要遵守規則。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也成為職教中心的一大管理特色。根據這樣的思路,寧波職教中心在校企聯合辦學模式上年年有進步,從幾家聯合辦學企業,發展到有54家聯辦(協辦)企事業單位。每開發展一個新專業,都會找到一家聯合辦學的企業或事業單位。這樣一方麵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平台,同時也為企業構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人力資源培訓中心,既方便學生就業,也便於企業直接招收熟練的職工。這種聯合辦學模式的成功,為寧波市的職業發育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直到今天,它還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內部管理上,他帶領全校師生通過大膽改革,建章立製,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並率先在全省開展“集群式模塊課程”、“職業學校學分製試點”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課題的研究,率先在寧波市直屬學校中開展“校長負責製”、“全員聘任製”、“結構工資製”、“崗位責任製”和“學校後勤社會化管理”等一係列改革試點,為深化學校內部改革和完善學校的管理製度,構建完善的管理框架傾注了人生中最寶貴的10年心血,為寧波市乃至浙江省的職業教育改革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為寧波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育了數以萬計的有用之才。而他本人也被推選成為全國城市職教中心研究會秘書長,在全國職教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還被評為“寧波市職業教育先進個人”。

回想起他在職教中心任教過的學生,張曦常常會舉一個真實的例子。他曾在一家五星級酒店就餐時遇見了一名氣質和相貌兼具的高層管理人員,意外的是,那個女生竟然是他在職教中心任教時教過的學生。當時在職教中心時那位女生幾乎就是一個毫不起眼的醜小鴨。當年如此普通的一名職高學生,如今已是香港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這家五星級酒店的餐飲總管。張曦說,當時她的入學分數僅為寧波市重點高中的一半。10年多的時間,她從一名起點如此低的職高生成長為五星級酒店高級管理人員,由內而外的轉變,和她選擇走的道路密不可分,即“職業學校—大專—出國求學”。這對糾正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是一個極好的案例。即使是重點高中學生或許都不可能擁有這樣的成就。由此可見,選擇適合自己的路,並堅定地走下去是何其重要。而這又和張曦所提倡的人的終身學習觀和全麵發展教育觀密不可分。但是在職教中心校長位子坐久了的張曦,深深地不習慣這種到處跑企業、不能安安靜靜待學校教書的方式。歸根到底,他還是個一個學者型的校長,是一位老師,希望自己能夠站在講台上上課,機遇又一次垂青於他。

厚積薄發,勇於亮劍

厚積才能夠薄發,狹路相逢勇者勝,狹路相逢智者勝!如果說10年職教中心的校長生涯是張曦力量的積蓄,那麼寧波市第三中學則成為他亮劍的新起點。寧波市第三中學創辦於1868年,經曆了七易校名、八遷校址,是寧波市曆史最為悠久、久負盛名的老校之一。在悠長的辦學曆史中,三中師生艱苦創業,勇於開拓,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群眾中也擁有著良好的口碑。頂著壓力,張曦於2005年來到了這所學校,擔任起校長和書記職務。從職業高中到普通高中,他同時也再次麵臨著人生中的重大轉折和挑戰——如何繼承百年老校傳統,讓老校煥發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