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會展的文化理念(2)(1 / 3)

二、創意文化的經濟內涵

有了創意就有了創新、創造。亞當·斯密對文化是這樣表述的,他認為:“文化已經不僅僅可以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產品也是屬於生產性勞動,可以為社會創造一定的財富價值。”2012年在杭州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約有161萬人次參加了包括產業博覽會在內的各項活動;簽約項目近200個,總金額達到106億人民幣。國家廣電總局日前公布了2009年度少兒精品發展專項資金及國產動畫發展專項資金項目評審結果,全國共有40部優秀國產動畫片分獲特等獎,一、二、三等獎和鼓勵獎,其中,杭州動漫企業以7部作品入圍,成為最大贏家。動漫產業的成績,正是杭州文化創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一)創意產業的緣起創業文化

從創意產業緣起的背景來看,它是一種與文化緊密聯係、自上而下的發展策略,是政府促進本地經濟、文化、社會進步甚或成為國家優勢的產業政策。與文化產業相關的產業部門成為早期創意產業的主要內容,英國對創意產業的定義也成為之後各個國家和地區確立創意產業發展戰略的標杆。文化產業、內容產業、版權產業和創意產業被視為性質相同的產業。在各國不同的定義和範疇界定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創意產業有三項共同的核心構成元素:(1)以創意為產品內容;(2)利用符號意義創造產品價值;(3)知識產權受到保障。

有“創意產業之父”之稱的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霍斯金將創意產業界定為其產品都在知識產權法的保護範圍內的經濟部門。他認為版權、專利、商標和設計產業四個部門共同構建了創意產業和創意經濟。霍斯金的定義拓展了創意產業的內涵,把屬於自然科學中各個部門的專利研發活動也納入創意產業,有效地解決了之前人們把創意活動中科學與文化藝術相分離的問題。這與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簡稱IIPA)1990年提出的“版權產業”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處。按照這一概念,美國應該是最早發展創意產業的國家。世界知識產業組織(WlPO)界定的四種版權產業分類:核心版權產業,交叉產業,部分版權產業,邊緣支撐產業,幾乎涵蓋了英國創意產業的全部門類【9】。

綜上所述,創意產業是一個與個人創造力、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概念,它已經超越一般文化產業的含義,不僅注重文化的經濟化,更注重產業的文化,更多地強調文化產業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融合和滲透。創意產業的根本觀念是通過“越界”促成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重組與合作,是一個全新的產業概念,它與文化產業和內容產業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係,新加坡學者根據產業價值鏈分析了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的關係,顯示創意產業是處於價值鏈上遊的高端產業,同時可以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相互融合。

(二)創意文化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可以理解為驅動經濟增長的主導要素發生了質的變化,經濟增長所依賴的手段和途徑發生了質的變化,不同發展階段由於主導要素的差異,經濟會呈現不同的增長方式,當世界經濟步入知識社會,向創意經濟發展的今天,經濟發展出現了“再結構的過程”,文化要素和人的創造力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要素,這種主導要素的變遷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的興盛,也逐漸改變了經濟增長的模式。

從廣義知識經濟的角度來看,創意經濟與信息經濟同屬於知識經濟的範疇,是知識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新形態,創意產業在積極開發知識與信息的同時,將大量的符號與象征元素(如品牌等)運用在產品的生產與消費過程中,讓產品成為文化意義的承載者,其積極意義在於創意產業所提倡的通過消費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新模式,在於一種集約型增長的發展新理念。這也意味著創意經濟實際上是從以效用為重心的經濟,轉向以價值為重心的經濟。

從係統論的觀點來看,整個自然、社會、經濟的演進是一個緊密聯係的有機體,這個有機體也是一個各種力量交織發展的平衡體,這個大係統在自身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演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可以看成是經濟係統適應不同的自然和社會係統發展的結果。而創意產業對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促進超越了一般的經濟層麵,有著更深刻的自然和社會意義,促進了人與自然、經濟、社會係統的和諧發展。

(三)創意文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1.促進資源有效轉化

在傳統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特別是能源,其增長的代價是使自然資源逐漸消失和環境不斷惡化,因此,資源環境約束和資本約束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而創意文化最顯著的特征是鼓勵個人創造力的無窮釋放,這種釋放創造了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需求,衝破了傳統資源的約束,因為通過創意能夠將各種資源轉化為資本經營,為經濟發展打開了新的通道和空間,這是創意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特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