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人的創造力成為經濟增長主導資源時,資源的內涵和外延得到了更深刻和廣泛的拓展,一些具有曆史積澱的物質載體、一則神奇的民間傳說、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元素等均可納入資源的範疇,可加以開發和利用,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有用資源。
(2)人們通過自身主體智力資源的開發,即創意的運用,能夠將各種自然和人文、有形和無形的資源有效地轉化為經濟發展的資本,同時促進各類資本(經濟、文化和社會等)之間的相互轉化,使經濟發展能夠更多地依靠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等,軟性要素的驅動,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
(3)創意與科技的結合,以及創意與市場需求的結合。美國的迪斯尼就是“無中生有”的創意典型。迪斯尼在近百年的發展中,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注入創新思想和科技含量,成為世界著名的娛樂品牌,動漫、玩具、服裝、家居和主題公園等係列產品不僅引導了時尚消費,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也締造了全新的娛樂業發展模式,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
2.提升產業的價值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可以理解為相同條件下,對產業附加值的提升和觀念價值的挖掘,而創意產業既是產業高附加值的來源,也是產品觀念價值的創造者。價值提升模式是基於產業價值鏈整合和分解的視角,通過整合產業價值鏈,可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通過分解產業價值鏈,可以提升產品的觀念價值。
商品的市場價值可分解為使用價值(function value)和觀念價值(concept value)兩部分。前者體現為客觀的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商品特性,後者是主觀的可以體會和感受的無形附加物(可以理解為消費者的效用);前者由科技創造而成,是商品的物質基礎,後者因文化滲透而生,是蘊涵的文化的觀念。隨著經濟的發展,構成商品市場價值的這兩部分的比重會發生變化。在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技術比較落後,物質還比較短缺的時代,人們重視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因此商品的市場價值主要取決於使用價值。當我們在走向知識經濟時代時,技術交流與擴散的速度大大加快,商品日益豐富並趨向同質化,人們對商品或服務中所包含的一些無形附加物,譬如品位、感受、感覺、情趣、意味等則更易產生認同,並大力進行追求。
3.調整並優化經濟結構
創意文化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結構優化。它加快了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也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商機和市場,從而帶動了整個經濟的持續繁榮【10】。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以理解為文化、科技和經濟的融合發展,這種融合建立在為消費者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創意產品之上,一方麵需要多樣性的文化資源和文化拓展消費的空間,另一方麵也高度依賴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手段,隻有在虛擬的空間裏,才能真正比較自由地實現“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的個性創意境界。因此,文化元素和科技手段成為創意產業優化現有經濟發展結構的重要因素。
(1)任何一種創意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文化是創意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核心要素。文化是一個具有極強滲透力和輻射力的元素,能夠與不同的產業、產業內不同的環節和產品進行“無縫嫁接”,既可以形成新的產業部門,又可以與傳統產業部門融合為一體。
(2)科技發展和進步及其在創意產業中的應用,不僅促進了產業融合,也改變了產業生產、銷售模式,優化了傳統產業結構。例如,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創意產業能與各行各業有機融合,這種融合跨越了傳統產業的界限,將技術、文化、製造和服務融為一體,有利於產業鏈的延伸和新型產業群的生成,大大地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
(四)創意經濟的文化附加值
創意經濟的文化附加值體現在多個方麵,傳統產業的文化附加、文化產業的創意附加和城市資源的魅力附加是其核心內容。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麵來看:
1.傳統產業的文化附加
創意產業是一個集文化、科技、信息高度融合的高附加值產業,它與傳統產業的最大區別在於創意,是為產品或服務提供一般實用價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終提升產品的經濟價值。科技和信息是實現文化創意高附加值的手段或工具,而科技發展和信息傳播也是在創意活動中提升其附加值的。創意產業具有的滲透力、輻射力以及無汙染性等特點,使它可以與任何一個產業結合,而且不受土地、資源相對稀缺的限製,不會對已有的產業形成破壞。中國的傳統製造業正在向著高附加值的創意產業轉移,創意產業通過文化理念、創新思維,對企業及其產品注入文化內涵或進行文化包裝,逐漸成為推動企業及其產品升級,從而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