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產業知識溢出效應對於會展品牌的形成的作用
(1)促進會展品牌的發展
知識溢出對於會展品牌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它對會展品牌的認知與了解中的促進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語言、書籍、文字、數據庫等編碼方式傳播和學習的,屬於顯性知識;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獲得的知識,與個體的體驗和經驗緊密相關,往往不易用語言表達、傳播和學習的,屬於隱性知識。會展品牌形成中的顯性知識擴散主要通過大眾媒介來完成,隱性知識的擴散必須通過參展商與客戶麵對麵的交流。展會中的技術知識大都屬於顯性知識,一方麵與專業知識相關,另一方麵又與會展經驗積累有密切聯係,所以知識溢出在空間範圍上是受限的。這一點已經被很多經驗研究所證實,也從一個視角解釋了會展企業品牌及其創新優勢的形成和發展。
(2)有利於會展品牌的質量提升
知識溢出的效應與接受溢出經濟主體認知、吸收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有關,這種吸收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取決於接受主體必要的預備知識。一個會展企業對外界相關知識的吸收以及應用能力與企業本身擁有的知識稟賦和知識內涵密切相關,同時也影響其成長的質量,會展企業隻有具有相應的先決知識才能消化並應用新知識。參展商接受主體的接受能力還與產業知識創造溢出主體之間的技術相似性有關。傑夫【7】通過定義技術相融指數研究了在知識溢出的條件下,相鄰企業技術距離對研發創新的影響,結果技術距離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顯著。
(3)促進區域特色會展的分工
對於新興會展企業來說,企業的規模不大,Porter外部性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知識溢出對於這些會展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這些企業相對於成熟企業而言常常規模較小,另一方麵,自身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活動,因此渴望吸納和利用新知識。而對於相對成熟的產業中的大會展企業而言,市場的外部性占據了上風,企業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市場壟斷有利於它們獲得高額的創新經濟租。壟斷也妨礙了知識溢出,因此隻有通過把這種外部性內部化(知識共享),才能夠實現創新與經濟增長的同步發展,同時也成就了會展行業的分工。
注釋:
【1】威斯特伐利亞和約(Westphalian System)是象征30年戰爭結束而簽訂的一係列和約,簽約雙方分別是統治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國、瑞典以及神聖羅馬帝國內勃蘭登堡、薩克森、巴伐利亞等諸侯邦國。而在1648年10月24日簽訂的西荷和約,正式確認了威斯特伐利亞這一係列和約,並象征30年戰爭結束。自威斯特伐利亞以來,和平商議、協調解決已經成為解決國際爭端的主要模式。
【2】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s;IACVB(schweizer1997),詳見該協會官方網站http://www.iacvb.org。
【3】http://news.machine365.com
【4】參見2011年、2012年浙江省會展年度發展報告。
【5】熊永芳,吳莉雲:浙江會展業的發展特點及發展建議,《北方經濟》2007年第12期,第59~60頁。
【6】蔡清毅,呂曉翠:基於溢出效應理論的同安區會展業發展對策研究,《環球市場信息導報》http://www.ems86.com/lunwen/html/?20870.h 。
【7】Jaffe,A.,Trajtenberg,M.and Henderson,R .1993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www . zhlzw .com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8:57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