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會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1)(1 / 3)

會展經濟、旅遊經濟、房地產經濟被譽為21世紀的“三大無煙產業”,對一個城市、一個地方的國民經濟的發展無疑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那麼,具體來說,會展業對城市經濟的影響到底會怎樣呢?會展業是一個高收入、高贏利的行業,其利潤率一般在20%~30%之間。會展具有橋梁、窗口、展台、連帶等功能,在促進商品流通、技術交流、信息溝通及經貿合作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積極的影響

(一)中西方不同文化對經濟的影響分析

1.基督文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發源於公元1世紀的基督教,其道德核心是愛,原則是愛神與愛人的統一。縱然其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挑戰,但其教義中詮釋人們對於世界、對於社會發展的一種態度、傾向、價值觀,認為人是上帝財富的托管人,應將財富增值作為天職。其精神中體現的充滿信心、不懼困難、極具創新意識,不斷開拓創新,為美國的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使得企業在國際舞台上始終保持一個引領市場的主導位置。這種精神推動著美國企業不斷創新發展,走向科技創新的道路,由此不斷帶動美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發展,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而在經濟發展蓬勃、工商業發展迅猛、企業利潤劇增的條件下,企業家的回饋意識得到提升,從而將其經濟發展推向了一個可持續的循環當中。基督文化成就了美國的特色文化:創新意識、實現自我價值,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2.儒家思想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創立,也稱儒教或者儒學,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逐漸發展成為以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係,成為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文化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強調道德感化。其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已經融入人們的思想意識,成為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基因,其對社會經濟有著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其重義輕利的思想也有利於維持商業道德。以道德規範約束商業行為,能更好地維護市場經濟體製秩序。儒家文化的群體意識有助於使政府、企業和員工共同互助,和諧共處,維護經濟組織建設、提高經濟組織效率,從而創造更多的利益。儒家文化提倡的節儉精神使得中國的儲蓄率普遍較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了動力。儒家精神對教育的重視,崇尚學習之風,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輸送人才。儒家文化中的不恥下問的精神促進人們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理念,吸收外來文化,更好地建設社會。

3.浙江精神對經濟的影響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因不同區域間自然、經濟、社會環境的差異,各地形成了各自具有地方特色區域文化和民風、民俗。下麵,我們即以浙江為例,談談浙江文化及其形成的浙江精神【1】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浙江文化對浙江經濟貿易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浙江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是他們不斷進取的根本動力,浙江的文化產業能為浙江經濟帶來更大的利潤。而浙江的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也同時帶動著文化產業的興盛。

在儒家文化的大文化背景下,浙江人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精神:務實、創新、勇往直前的精神,塑造了其敢為天下先的楷模,這是浙江人應對新時期、麵對國際市場的精神支柱。浙江精神所激發出來的生生不息的動力,是浙江經濟活力的源泉,它帶動著浙江經濟在世界舞台騰飛發展。

“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精神充分體現了浙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本質和精髓。民營企業是浙江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是浙江體製優勢的體現。浙江的民營經濟領跑全國,在國民經濟中有較高的比重,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在國際貿易的大市場上也是遙遙領先。這裏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有強調文化交流重視創新發展的義烏文博會、中國好萊塢之稱的橫店影視城等等。這些都是浙江豐厚文化底蘊的體現,成為浙江經濟貿易改革浪潮中的“弄潮兒”。

(二)文化與對外經濟相互關係的實證分析

1.文化對經濟變量影響的模型分析及檢驗

(1)模型的建設與構建

文化對對外貿易方麵存在著一定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並非因為純粹的定量因素,而是本質上的定性因素,是動態的影響因素。在實際經濟中,這種定性因素都是不能直接用數據精確描述的,它不能被直接測度,是說明某種屬性或狀態存在與否的非數值因素。為了在模型中反映定性因素,本文將浙江文化因素轉變為虛擬變量。

模型建立:

Y=α1+α2D1+β1X+u(3.1)其中,Y為地區生產總值,X為進出口總額,D1為虛擬變量。

1996年浙江省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2002年浙江進行文化產業體製改革,本文將1996年和2002年設為分界點。首先設置虛擬變量反映1996年、2002年浙江地域文化對浙江經濟的推動影響。其中D1如下:

設置虛擬變量如下:

D1=-1即假設存在文化因素負麵影響(1996年以前)

D1=0即不存在文化因素影響(1996年至2002年之間)

D1=1即存在文化因素影響(2002年之後)

如上公式(3.1)所示,這裏假定對外貿易總額直接影響地區生產總值,而文化作為對經濟發展影響的定性因素。此公式的意義是假定在其他因素(除文化外)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研究文化是否對經濟發展存在影響。

選用的解釋變量,包括作為對外貿易經濟指數的進出口額即定量變量,和作為虛擬變量的浙江文化因素,考慮到其中文化對經濟的作用既可以直接體現在對因變量地區生產總值的數值影響中,又會體現在作為定量變量的進出口額的影響即因素間的相互影響,而對定量變量進出口額的影響最終又體現在對因變量地區生產總值的數值影響上,所以模型最終選擇用虛擬變量來表示不同截距的回歸。

當u滿足古典假設時,可得出結論:

若文化對經濟存在負麵影響

E(Y|D1=-1)=(α1-α2)+β1X(3.2)

若文化對經濟不存在影響

E(Y|D1=0)=α1+β1X(3.3)

若文化對經濟存在影響E(Y|D1=1)=(α1+α2)+β1X(3.4)

(2)模型回歸分析及檢驗

運用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Y=0.983558×X+171.0493×D1+423.7102(3.5)(0.05)(26.97)(23.73)

t=(18.19)(6.34)(17.85)

R2=0.991657

從回歸結果來看,R2=0.991657,說明樣本的擬合程度較好,對於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F檢驗顯著,tα/2(n-k)=t0.025(16-2)=2.145,t檢驗顯著,可見文化確實對經濟存在影響。

我們對方程(3.5)進行異方差檢驗,可以看出,nR2=4.489590,由懷特檢驗知,自由度為(n-k)/2-c=4,在α=0.05下查χ2分布表,得臨界值χ20.05(4)=9.48773,因為nR2=4.489590<χ20.05(2)=9.48773,所以懷特檢驗不能證明存在異方差。

再對其進行D.W.檢驗,值為1.44439,n=16,k=1,查表得在0.05顯著性水平dL=1.106,dU=1.371,dL<d<4-dU說明方程不存在自相關。

回歸結果分析:

Y=0.983558×X+252.6609D1=-1即存在文化因素負麵影響(1996年以前)

Y=0.983558×X+423.7102D1=0即不存在文化因素影響(1996至2002年)

Y=0.983558×X+594.7595D1=1即存在文化因素積極影響(2002年之後)

這表明三種不同情況下文化對經濟變量的影響在回歸方程的統計意義上是不相同的。相同斜率基礎上,文化對經濟變量的影響反映在截距係數差異上。在沒有對文化大省戰略提出具體措施的時候,我們假設1996年以前文化對經濟是存在負麵作用的,模型截距係數為252.6609;在1996年至2002年期間若文化對經濟變量不存在影響,模型截距係數為423.7102;在2002年至2008年期間若文化對經濟變量存在積極作用,模型截距係數為594.7595。通過在1996年與1996年至2002年這兩個階段的假設,可以從模型看出,若文化存在負麵影響,它是會在一定程度上製約經濟發展速度的;而1996年至2002年和2002年至2008年這兩個階段模型結果可以看出,若文化對經濟存在推動作用,它將大力促進經濟的發展。這與模型假設的條件吻合,說明文化對經濟的影響還是很明顯的。

從模型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如對外經濟變量上漲,即進出口額增加以及文化因素的加重,對經濟發展的確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