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基層黨校精品課選登(17)(3 / 3)

魏彩蘋

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幹部教育在中共幹部教育史上是非常成功的。堅持“幹部教育重於社會教育”的原則,創辦了大批幹部教育學校,把在職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以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為目標,開展大規模幹部教育工作,探索出了許多幹部教育的好方法,成功解決了在戰爭環境中如何加強幹部學習、開展幹部教育和大規模培訓幹部的重要課題。使黨的幹部教育事業在陝甘寧邊區這片沃土上,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為黨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適應形勢需要的政治、軍事、文化、社會建設等方麵的人才。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培養、提高絕大多數幹部的政治、文化、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一大創舉。

在陝甘寧邊區這個麵積不大,偏僻落後,經濟、文化基礎極其薄弱的山溝裏,興辦了眾多的學校,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和國際友人,集中了黨、政、軍、民、學、工、青、婦、少數民族等各方麵的幹部,聚集了政治、經濟、軍事、理論、宣傳、教育、文學藝術、科技、衛生等各類專門人才,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戰爭,推動了陝甘寧邊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建設,保障了抗戰在全國的最終勝利,充分顯示了幹部教育在確保抗戰勝利和建設和諧邊區方麵的巨大效益,在中國教育史上書寫了光輝的篇章,堪稱奇跡。陝甘寧邊區的幹部教育也奠定了新中國高等教育和幹部教育的基礎,其中許多經驗和做法,成為今天我們黨開展大規模幹部教育的藍本。因此,在建設學習型政黨的今天,對這一時期幹部教育的豐富成果和寶貴經驗,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曆史的考察和現實的思考,對於指導當前的幹部教育工作,具有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豐富了我黨幹部教育的理論寶庫

陝甘寧邊區的幹部教育,經曆了一個從無到有、不斷探索和發展的曆程,開啟了我們黨幹部教育工作的新紀元,為抗日戰爭和邊區生產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無論從幹部教育政策的製定、原則的確立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麵都為新形勢下幹部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借鑒和啟示。抗戰時期陝甘寧邊區的幹部教育理論內容豐富、實踐性很強,是對馬恩等經典作家幹部教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繼承了馬恩等經典作家高度重視幹部教育的傳統,創造性地提出了“在目前條件下,幹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應該是第一位的”(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3冊)[Z].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戰略思想,極大地推動了在職幹部教育的發展;堅持並發揚了我們黨理論聯係實際的優良傳統,並將之有機地運用到了當時的幹部教育實踐中;在陝甘寧邊區的幹部教育實踐中,毛澤東等黨的領導人針對當時幹部的情況與實際需要,製定了“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毛澤東選集(第三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760.)。為陝甘寧邊區幹部教育中如何貫徹理論聯係實際原則指明了方向;豐富並發展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教育理論,並賦予這一理論以鮮明的時代特色,為培養全麵發展的、能勝任領導戰爭和生產工作的在職幹部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幹部教育理論。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直非常重視幹部教育,在長期的幹部教育實踐中形成了許多重要的教育理論。抗戰時期是中共幹部教育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幹部教育特別是在職幹部教育是中共幹部教育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實踐,可以說,陝甘寧邊區的幹部教育開創了中共大規模、有計劃培養和教育幹部的先河,而且這一開創之舉是體現在多方麵的:在幹部教育機構的設置、幹部教育製度的確立、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方麵都有開創之功;在中共幹部教育史上首次設立了專門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的機構,有效地處理了工學關係,創造性地提出了幹部“每天學習兩小時的製度”;並通過思想引導和製度約束,極大地調動幹部的學習積極性,成功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在職幹部教育。這段成功實踐無疑將進一步充實和豐富我們黨的幹部教育理論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