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運用歸納法去講授黨課
歸納法就是運用一係列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由於黨校主要是進行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科學,所以黨校教育不可能像做自然科學那樣去搞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驗,而且社會事實一旦發生就不可再去實驗。因此就需要用大量的歸納法總結其變化的規律,以達到“鑒於往事,谘當世之道”的目的。如講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時,許多學者都是從戊戌變法,新民主主義革命等歸納得出這個結論。講解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我們可以這樣歸納:人生下來就是自然之子,有為所欲為的權利,然而為了生存,不得不拿出一部分自由與社會交換(盧梭《契約論》)。而這種交換的結果是:個人從社會中得到利益,獲得自我發展。如果個人與更多的社會部落、集團、政黨、國家交換,將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自我實現更大的發展。同樣,社會的部落、集團、政黨、國家相互之間交換,將給自我的小集團、小政黨、小國家取得更大的發展。這樣在利益驅動下,個人或者集團與其他社會組織有了越來越多的認同感、價值觀和理想信念。隨著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的發展,個人或者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換越來越廣泛,即馬克思所說的社會化的大交換。個人或者集體、政黨、國家用一部分自由和社會廣泛交換的結果是形成共性的聚合體——共產主義社會。
3. 運用分類的方法講授黨課
分類法就是根據事物的特點分別歸類的方法。把問題按涉及的範疇、程度、內在關係分類,從大小、多少及邏輯關係等角度去找這一範圍的相關內容;然後分別從各個角度考慮政策和措施。這種方法本質是先對思維進行發散,然後進行總結。用這種方法不但能拓寬學員的視野,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可以用來謀求最優的教學思路。
三、葉落歸根,化“理論”肥鄉土
縣級黨校的學員處於最基層,是黨聯係群眾的樞紐。上麵千條線要穿要過這根針才能實現黨的理論到實踐的轉變。尤其是黨的先進性通過這些人的帶領、示範、推廣才能體現出來,轉換成現實生產力。因此要讓理論在學員的思想深處生根發芽,指導實踐,還需要課後或者討論課上老師與學員交流;老師要授業更要解惑,解決思想上、理論上的實際問題;使課堂上的理論與學員的鄉土實際相結合。
(作者係正寧縣委黨校副教授)
黨校教師宣講好黨的創新理論的基本要求
魏彩蘋
當前,在全黨大興學習之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興密切聯係群眾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的重要曆史時刻,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出色完成黨的創新理論的宣講輔導任務對黨校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讓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一係列黨的創新理論,通過我們的宣講深入人心,並轉化為指導人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實踐力量,需要黨校教師具備五大要素。
一、要有一顆熾熱的心和堅定的信仰
黨的創新理論宣講的特殊意義和特殊要求,告訴我們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的教師首先要有對黨的理論傳播教育事業懷有高度的熱情和熱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理論的學習和傳播也是同樣的道理,隻有熱愛黨的政治理論教育事業,有一顆熾熱的心,才會對理論學習、宣講事業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這個興趣,自然就會培養起來對黨的理論教育事業的深厚感情,就會在不斷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更加堅定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就會堅定對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信心和信念,有了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和對黨的信任,有一顆熱愛黨校教育事業的紅心,就具備了宣講好科學發展觀的最核心的前提。在宣講實踐中,隻有教師自己有了熱情,才能在宣講中有激情;隻有教師自己把理論學精學深學透了,才能把握好科學發展觀的精髓,才能遊刃有餘地做到理論聯係實際,把科學發展觀等黨的理論和不同單位、不同行業、不同聽眾的實際有機地、自然地、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