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基本理論與發展戰略篇(5)(3 / 3)

5. 教改推進難。縣級黨校一般主體班次少,辦學缺乏主導權,導致一些部門把辦班當作創收手段或是旅遊、福利手段,要的是形式。也有一些縣級黨校在幹部教育培訓中甚至放棄了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教師無心鑽研業務,也無意探索教改。

6. 隊伍建設難。一是知識結構單一。縣級黨校教師既沒有機會走出去考察實踐,接受新鮮血液,又沒有機會到上級黨校、高校充電,這樣容易使黨校教師知識更新困難。麵對著多元知識結構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學員,我們的教員往往有難以勝任的感覺。二是年齡結構急需改善。受編製等方麵因素的限製,黨校教師流動性較差,新人進不來,致使黨校教職工年齡老化,知識退化,青黃不接的問題尤為明顯。三是人員比例不合理。縣級黨校行政後勤人員比例偏高是個老大難問題,需要在新的形勢下通盤考慮予以解決。

二、縣級黨校進一步發展的對策思考

1. 切實提高認識,解決領導重視問題。黨校既是“學校”,又是“重要部門”。黨校的雙重性質,決定了黨校區別於一般的學校和黨委其他工作部門的本質特點,也決定了黨校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黨校的使命和任務。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大規模培訓幹部”,中央頒布了《幹部培訓條例》,十七大報告再次重申,並進一步指出,“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對幹部培訓和黨校工作重要性,各級黨委要提到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到“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縣級黨校的教育問題。

縣委和縣政府要把黨校建設列入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尤其要保障黨校人、財、物和培訓計劃的落實,再窮不能窮黨校。

縣委有關部門要加強督查,促進黨校建設與時俱進的發展。一是督查黨校經費是否安排到位;二是督查黨校教學設備、教學手段和信息化建設是否與時俱進;三是督查黨校人才隊伍建設,看質量是否合格、數量是否足夠、待遇是否落實;四是有效地整合全縣的教育資源,使黨校教育有一個堅實的資源基礎。

要進一步加強幹部培訓製度建設,樹立黨校培訓的權威。一是嚴格規定幹部參加培訓任務和學習製度。由組織部門負責,采取一定的強製性措施,整頓教學秩序,真正體現幹訓工作的黨性原則和黨校培訓的權威性。二是縣屬幹部培訓證書應確定為隻有縣委黨校頒發才有效力,隻有經過縣委黨校考試考核、考察合格,才能認證。黨委要對黨校明確授權,並督查黨校履行職責,不得敷衍了事。三是幹部選拔使用、必須歸口,先到黨校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證,黨委務必“真正做到未經黨校培訓,組織人事部門不呈報、黨委不討論、不任用”。

2. 搞好改革創新,解決黨校發展的根本。黨校的出路在改革,黨校的活力在改革,黨校的發展在改革,縣級黨校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積極爭取外部條件的同時,把辦好黨校的立足點放在內部創新上。

首先要創新體製。造成黨校特別是縣級黨校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體製問題,解決黨校問題、發展黨校,必須創新黨校管理體製。一是黨校係統要縱向聯動。上級黨校有計劃地對下級黨校教師、行政人員進行必要的免費業務培訓;下級黨校要與上級黨校形成緊密的係統關係,積極爭取上級黨校的領導、關心和支持;上下級黨校之間,擰成一股力量,凝成一種合力。二是下級黨校要受上級黨校和同級黨委的雙重領導。

其次要創新培訓方式。隨著現代化、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培訓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幹部培訓的要求,因此幹部教育培訓的方式必須創新,不斷探索符合縣情實際的新型培訓方式,采取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課堂培訓與基地示範相結合,教師麵授與電化教學(遠程教育)相結合,統一安排內容與“菜單”自選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長期常規培訓與短期專項培訓相結合。要改革培訓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案例分析、研討交流、專題講座、學員論壇、現場教學、情景模擬、問答辯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推進教師與學員雙向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