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基本理論與發展戰略篇(6)(1 / 3)

第三要創新教學內容。現在的學員接受教育的渠道很多,外出培訓的機會也大於黨校教師,黨校教師接受新知識的渠道更多地來源於書報以及網絡、電視傳媒,因此要想用新穎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員,難度很大,所以必須在原有的教學內容上有所創新。但黨校的性質決定了黨校的教學必須把“黨”字放在第一位,因此在教學上應注重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與本地區具體情況相結合,把十七大精神與實際的工作相結合,力爭在理論的學習、掌握、研究與本縣具體工作的結合點上有所創新,並且及時把這種創新融入教學內容。

第四要創新科研理念。縣級黨校應樹立基層黨校“大調研”的科學理念。校領導要樹立“科研立校”理念,將黨校科研作為“第一生產力”來抓,明確校長、業務校長的第一要務就是抓科研、促教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通過自上而下抓好全員參與、大規模、立體化、高密度的“大調研”,自覺做到融入中心、服務大局、打造品牌。各教研室(組)樹立“課題立教”理念,將黨校調研作為“第一教學力”來抓,通過培育發現課題調研、學科建設帶頭人,積極創建調研團隊,全力推出一批拿得出、打得響的品牌課題,推動黨校教育上台階、上水平。黨校教師要樹立“精品立身”理念,重點解決好“為什麼搞調研、為誰搞調研、怎樣搞調研”的問題。

第五要落實黨校人才交流製度,永葆黨校工作的活力。要從造就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的高度,圍繞“人才活校”戰略,落實雙向交流製度,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建設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夠適應新時期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需要、並在思想理論戰線上發揮更大作用的黨校教師和幹部隊伍。

3. 積極爭取資金,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縣級黨校的發展要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要利用各種機會和渠道,積極向省市縣各級組織、人事、財政等部門爭取資金,擴大資金來源渠道。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全校各個部門的作用,拓寬辦學渠道,改善辦學條件,創新學習環境,改革培訓方式,以一流的業績和出色的工作來贏得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使縣級黨校真正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作者係靜寧縣委黨校講師)

新形勢下縣級黨校培訓資源整合開發利用問題初探

任掌元、馮慈理

縣級黨校因辦學軟硬件設施的製約,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難以擔當大規模培訓幹部的重任。鑒於此,有人提出要合並縣級黨校,整合培訓資源。我們認為,麵對新的形勢,整合縣級黨校培訓資源很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須是合並。縣級黨校培訓資源整合更多的應是縣級培訓機構、師資隊伍、教學資源的整合。本文試就縣級黨校培訓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利用問題進行一些研究和探索,旨在拋磚引玉,讓更多的黨校人關注和探索這一問題。

一、縣級黨校培訓資源的含義和分類

1.縣級黨校培訓資源的含義。一般來講,所謂資源就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縣級黨校培訓資源,就是指縣級黨校在實施黨校教學過程中可以調動和可以利用的物質和精神要素。它包括三大要素:一是行為主體是縣級黨校;二是它的內容包括教與學以及實施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三是它的行為客體是指可以調動、利用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它具有三個方麵的特征。一是綜合性。縣級黨校的培訓資源涉及方方麵麵,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二是開放性。黨校培訓資源具有與外界的互通特征,許多資源雖不為黨校所有,但能為黨校所用。三是可開發性。黨校應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努力尋求、尋找有利於黨校培訓的全部資源,增強黨校的教學效果。

2.縣級黨校培訓資源的分類。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一般將縣級黨校培訓資源按其屬性分為以下四種:一是政策資源。主要指中央、省、市、縣委關於加強和改善黨校工作的有關政策、文件。中共中央於2000年6月作出的《關於麵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2006年3月頒發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和2008年10月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是指導新時期黨校工作的三個綱領性文件,必須認真研究並貫徹落實。二是教研資源。黨校要建立一支與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相適應的教研隊伍、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行政後勤隊伍。另外,黨校的圖書資料和信息網絡資源也是很重要的教研資源。三是學員資源。即黨校培訓對象的統稱,在縣級黨校,主要包括縣直單位、鄉鎮科級幹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縣級黨員幹部、科級後備幹部以及其他幹部。四是物質資源。即黨校現有的土地、房產、教學設備及黨校以外可以調動、利用的物質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