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燒製玻璃(2 / 3)

媯葒對這段話當然又是雲裏霧裏,但她目光灼灼,饒有興致地注視著路舒兩人。

舒元琦道:“可是現在的木匠從未見過桌子椅子,叫他們怎麼做?”

路岩道:“隻要我們把家具的式樣畫出來,再告訴他們尺寸,應該會做的。”

舒元琦興奮道:“我們不如幹脆招募一些精通木匠手藝的人,辦一個家具工廠出來,大批生產高型家具,產品肯定供不應求。”

路岩笑著搖頭道:“家具人人都可仿做,恐怕吃力不討好,不過試一下也無妨,反正不會虧本,雇一個經理管理,也不大費我們的心思。”

舒元琦點頭笑道:“有這麼幾點,我們的酒樓已足已成為天下獨一無二的六星級了,全天下所有的大酒樓都將向我們俯首稱臣!”

路岩道:“至味樓既然是豪華大酒樓,自然以也賣飯和酒菜為主,所以我們還得好好挖掘些菜肴出來,同時我們更要對廚具和餐具進行一番大改革,全部換上‘現代’的廚具和餐具,炒菜用法蘭盤,煮飯煮菜用鐵鍋,現在人們用的餐具中隻有一樣要保留的,那就是餐刀、湯匙、勺子和餐叉。”

舒元琦點頭讚同。

最後,三人一致確定,即將開工的大酒樓就起名叫“至味樓”。

*********

一船又一船磚石和木材陸續運抵建築工地,泥木工匠開工的同時,路岩和舒元琦兩人也已招募了一批木匠,在這個百匠淵藪的郢陳,身懷一技之長的手藝人多不勝數,他們輕而易舉地招羅了十幾名木匠好手和一二百名熟練工、十幾名漆匠在郢陳近郊潁水之濱他們去年年底買的一塊土地上,建了幾十間平房,木匠作坊就此開工!廠址之所以選在這裏,是因為這裏的潁水河麵開闊,水流平緩,可以停放大量木排,離郢陳也極近。

路舒兩人很快就教會了那十幾名好手製作新式門窗和家具。路舒兩人考慮到戰國時代人們的審美趣味,在門窗和家具的設計上較多地采用了傳統元素,偏向於簡潔大方的宋式和明式,對繁複精細,頗具洛可可的清式則采用得極少。

隨即,路舒兩人帶了十數名新買的壯男奴隸登舟出發,去尋找玻璃用矽石礦。

路舒兩人之所以能抽身出來,是因為“至味餅館”經過這段日子的運行下來,兩人已對媯葒的管理才能絕對放心,而且餅館也已經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這當然是路舒兩人借鑒“現代”管理理念而製訂出來的,所有員工的薪水中,都有相當一部分是股金,員工收入與企業效益直接掛鉤。所有這一切,都這使得他們放心地將全副攤子都扔給了她去打理。

他們的船先是沿著潁水南下進入淮河,然後順淮河東行。經查閱舒元琦的地圖冊得知,在淮河南岸,離淮河與洪澤湖交彙處不遠,就有兩個玻璃用矽石礦。

尋找矽石礦的過程並未遇到多少困難,他們找到的這個矽石產地是一座荒山,四周一片荒涼,方圓數十裏內,彌望無有人煙,隻在三十裏外有一個小鎮。

路岩他們在山下建起了一個簡易的小熔爐,就地采材,就地燒製,作為助熔劑的硝石是他們隨船帶來的,他們同時還帶來了一些大小不一的陶土模板,用以壓製各種形狀的玻璃。

經過幾番折騰,一些技術難題相繼被他們克服,透明晶瑩,如同水晶的玻璃終於誕生,大家都高興得又叫又跳。

試驗性地燒製了幾塊無色玻璃之後,路岩又從船艙中搬出兩大袋沙粒。

舒元琦問:“哪兒弄來的這麼多沙子?你又要搞什麼名堂?”

“變個戲法你們看看。”路岩神秘地一笑,順手往烈火熊熊的熔爐中撒進一些沙子。

不一會,由矽石熔化成的玻璃液不再是無色透明,而帶上了顏色,把玻璃液分幾次注入模板後,立即壓製出一批象深秋天空般漂亮的深藍色玻璃。

舒元琦和奴隸們驚歎不置,連連問:“怎麼會這樣?那沙子裏是什麼東西?”

路岩笑而不答。

燒製第二爐玻璃時,他又往熔爐內撒進另一個袋子裏的沙子。這次玻璃液變成了夢一般神秘的紫色!

第三爐玻璃燒製時,路岩從懷裏掏出一些銅幣扔進爐中,最後燒出的竟是一爐翡翠般的綠色玻璃。

舒元琦和奴隸們嘖嘖稱奇時,路岩解釋道:“其實,公元五世紀的古代埃及人就已經掌握了這個訣竅,他們在燒製玻璃時,往混合物中加入一些碎石英細礫和沙子,以改變玻璃的顏色。他們逐漸認識到,往混合物中分別加入鈷、銅、錳,就分別能燒製出深藍色、綠色、紫色的玻璃。這兩袋沙子是我花了不少工夫才收集到的,分別含有鈷和錳。我們的至味樓是白色粉牆,若配以藍色、綠色或紫色的玻璃,不是更神奇,更迷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