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1 /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森豪威爾作為盟軍最高統帥,在1944年9月lO日下午,他應邀來到布魯塞爾,討論盟軍大反攻的有關事宜。當時,艾森豪威爾製定了一個計劃,並發給各國將軍。作為下屬的英國上將蒙哥馬利在登上飛機後,從口袋中拿出艾森豪威爾的計劃,揮舞著手臂,把計劃罵得一文不值,指責他說,應該把地麵指揮權交給自己,並且說艾森豪威爾的兩麵出擊肯定會導致盟軍失敗。

當蒙哥馬利大罵不止時,艾森豪威爾默不作聲。然而,在蒙哥馬利第一次停下來換口氣的時候,艾森豪威爾欠著身子,把手按在蒙哥馬利的膝蓋上悄悄地說:“冷靜點,蒙蒂!你不能這樣對我說話,我是你的領導。”

蒙哥馬利嘟囔著說了幾句道歉的話,接著他提出由第二十一集團軍單獨通過阿納姆,直插柏林的要求,並要求得到他所需的供給。但是,艾森豪威爾斷然拒絕,並告訴他這連考慮的可能性都沒有。

經過一陣激烈的爭吵,艾森豪威爾最後同意了一項代號為“市場花園”的計劃。但隨後的十天內,由於德軍頑強抵抗,這次行動宣告失敗。

9月22日,在凡爾賽艾森豪威爾召開了軍事會議,同盟國遠征軍中的重要人物,除了蒙哥馬利外,有二十三位將軍、海軍上將和空軍元帥出席。在這次軍事會議上,艾森豪威爾宣布了他的作戰計劃。在他離開辦公室之前,他口述了一封給蒙哥馬利的信,傳達了他的決定。他說:“我堅持認為安特衛普港是很重要的。占領安特衛普是最後進軍德國的先決條件。”他要求蒙哥馬利給予加拿大部隊打開安特衛普港所需的一切,其中包括全部空軍力量和他們所使用的一切武器。然而,感情用事的蒙哥馬利對總司令的命令置之不理,繼續堅持他的計劃,組織部隊向阿納姆推進,結果損失慘重。“市場花園”行動失敗,安特衛普沒有被及時打通,延誤了整個作戰計劃的實施。

蒙哥馬利卻把“市場花園”行動的失敗歸咎於他的部隊和布雷德雷部隊之間缺乏協作,並對盟軍總部的作戰計劃橫加指責,再次要求掌握地麵部隊的指揮權。艾森豪威爾對此甚為不滿,於是決定將他們之間的分歧上報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

愛感情用事的蒙哥馬利十分清楚,如果艾森豪威爾向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這就意味著“有他無我或有我無他”,而艾森豪威爾會勝利,所以他被迫向艾森豪威爾認錯。

作為下屬的蒙哥馬利就是由於愛感情用事,甚至衝撞到了總司令,造成了盟軍的一次失利。而作為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麵對下屬的無理衝撞,卻能控製住自己,沒有感情用事。要是他也感情用事的話,恐怕盟軍內部就會亂作一團,也不會及時贏得戰爭的勝利。

古代有一則寓言,說是一個宋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土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同時也懷疑是鄰居家的老人偷的。

在我們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同樣發生類似事情,在工作中處理問題時候,自覺掌握好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真實事物的認識正誤,否則會對工作處事上有很大的影響。不受這人情世故的約束,避免偏向,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斷,才不會扼殺下屬的創造性和上進心,

同時這則寓言也啟發人們,如果富人自覺保護土牆不被淋壞,竊賊就不能乘虛而行竊。那麼,自覺性方能使工作做到完善。事實竊賊已經偷了東西,親情和懷疑是不夠的。因此在工作中出現問題,在處理時必須要從實際出發。處理事情要認清事情的原因,切不可盲目、盲從錯誤判斷下結論;更不能偏念親情。而忽視了事實的真相,切不可采取訓斥手段來解決問題。處理問題考慮理解和尊重個性,不可居高臨下,自己放大自己,狂妄自己,否則會被別人指責,得不到別人尊重和信賴。要正確公平對待下屬,這樣才能服人。

在對某些事情或某個人進行評估之前,領導必須具備詳實可靠的資料,全麵回顧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情況,並且明確自己的態度,保持警惕,不讓個人感情影響評估的公正性。現和下屬談話時,可列出你所需要的要點,草擬出這次會談要作出的結論,安排好恰當的時間。如果會談很少進行,比如說一年一次,時間應該至少在一小時以上;如果你和屬下經常地進行這種交談,時間就可以短些。

另外,時間的長短還取決於你有多少話要說。如果一切順利,交談可能隻持續半個小時。當然,事先要做好安排,防止別人打擾,既節約時間,又讓人感覺到你重視這次交談,還能幫你創造出一種良好的氣氛。

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常常是“剪不斷,理還亂”,但有些時候,卻不能夾帶私人的感情,要賞罰分明,將一碗水端平。隻有不感情用事,才能在公司裏樹立起浩然正氣,才能使領導者樹立起自身的威信,也才能更好地使下屬信服,才能使團隊得到整肅。也更能贏得下屬們的信賴和支持。

對待下屬要一視同仁

領導者要贏得威信,就不能高高在上,必須懂得公平的對待每一位下屬,要對所有的下屬們一視同仁,這樣才能夠取得他們的了解與信任。

一家公司的領導接到了客戶贈送的三張旅遊券,可是為談成這件生意付出巨大努力的卻有四個人,這該怎麼辦?公司經理自己拿了一張券,發下去了兩張。顯然有一個人沒有得到券,他倍感打擊,對經理產生了憎恨的心理。在留守上班的日子裏,他故意把幾筆生意給推了。且不說這位下屬做法對不對,而那位經理卻犯了錯誤,他應該去補一張券,或者自己不去旅遊,或者對留下的下屬進行解釋,讓他下次優先享受“好處”。

對下屬一視同仁,首先體現在相互尊重上。不能有親有疏,處理問題對事不對人,要“一碗水端平”——如上麵講的,那位經理就沒有一碗水端平,他可以用很多恰到好處的辦法處理那件事,但他沒有,以為自己是經理,有權分配利益。

要尊重下屬的勞動,愛護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要善於寬容、諒解下屬,如果下屬在態度、言行上對領導有所冒犯,也不必掛在心上,要主動表示諒解,解除對方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對於領導們來說,不要以“領導者”自居,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以平等友好坦誠直率的態度處理下屬之間的事情。不要做表裏不一,心口不一。

作為一個領導,你的下屬由於你的不公而不團結,這真是你的悲哀。作為下屬們的領導,你本該在中間起個調和作用,應該起到紐帶的作用,促進他們之間的團結。為此你最好實行“等距外交”。

所謂“等距外交”,也就是上麵提到的幾點,要求你不能與一部分人或個別人過分親密,而同時過分疏遠另一方。在工作問題上,應該是一律公平,工作上一樣支持,一樣看待。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不能因人而異,“看菜下飯”。

對下屬一視同仁,必須堅持用人唯賢的原則。但毋庸諱言,有時也不免有個人情感的成分。有的人對領導敬而遠之,退避三舍,怕太接近領導會被認為是拍領導的馬屁。有的人則唯上司馬首是瞻,亦步亦趨。奉承話好聽,誰都愛聽,會溜須拍馬的人一時也可能比較討人喜歡,可時間一長,便會令人生厭。有時奉承過了頭,上司甚至會想,你在拿我當阿鬥啊!也有的人以“諫臣”自居,以仗義執言標榜自己的剛正不阿。這樣的下屬,上司也是不太好接受的。“忠言逆耳”這句話人人都懂,可如果能做到既是忠言,又不逆耳,豈不更好?

對所有的下屬都要做到公平合理,這是領導者處理與下屬關係的又一重要原則,也是贏得下屬信任的重中之重。你的下屬發現你能公平公正地對待他,他定會心情舒暢,幹起活兒來,也必是鬥誌昂揚,一句話:肯賣命。

反之,如果發現你“偏心眼兒”,可想而知,偏向的一方,獲得好處,似無怨言。但另一方則是怨聲載道,旁觀的第三者,也會站在這一方。那麼你會眾叛親離,而你偏袒的一方,也會因此與別人“格格不入”。

如此,作為一個整體就分裂了。人們常說,整體功能大於局部功能之和。一個分裂的整體,當然“元氣大傷”。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窩裏反必將你置於死地。

因此作為領導不能有所偏倚,要公平的對待在急跌每一位下屬。要時刻堅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不為流言蜚語所左右,力戒主觀的想法付諸實踐。如果你的行為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很容易失去公平。因為,公平本身帶有客觀色彩,而主觀與公平當是風馬牛不相及,這是很顯然的。也隻有這樣,你的下屬們才不會對你生出異心,才會一心的輔佐你完成任務。

和藹可親更易籠絡人心

在公司裏,作為領導有點架子是難免的,但要想做個好領導,籠絡下屬的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架子抬得過高。如果作為領導,在下屬的麵前處處端著“官架”,威風十足,不可一世的話,那麼“孤家寡人”的日子離他也就不遠了。因此,作為領導在平時應多一些和藹,讓下屬感覺得到你的親和力,令他們從心底對你信服和敬仰。

好領導善於放低姿態

領導,我們可以將他比作運動隊的教練,或者是劇組裏的導演,不要隻注意表麵上的風光。若不是導演和教練員的辛苦工作,運動員也許一生都不會與冠軍有緣,演員永遠也不可能會大紅大紫。無論是在公司還是在企業裏,有那個領導是每天都在東奔西跑地跑銷售啊,沒有。也沒有哪個領導一天到晚的在那悶頭苦算收支賬,但是部門裏任何一項工作都少不了他們的參與。綜觀全局,兼顧個體,是作為領導必須的職責,也是整個團體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不過,領導對一些需要出麵的工作,還是盡量的保持低調為好,這樣可以更好的配合下屬們的“精彩表演”。這是對於中層領導者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