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2 / 3)

10.員工之間出現矛盾或衝突時。要了解和分析出現矛盾的原因,進行調解,主要從雙方的出發點、對方的優點、對工作的影響、矛盾的無足輕重等與雙方分別進行溝通。涉及其他部門人員時,可以請其他部門的領導幫助一起做工作。

11.下屬生病或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時。作為管理者,應關心員工的生活,了解和體諒其生活中的困難,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培養相互之間的感情,而不是單純的工作上的關係。

出現以上情況的時候,每位管理者應該意識到,需要立即與員工進行溝通了。而在其他時刻,管理者可以隨時與員工進行溝通,內容和形式可以靈活掌握,隻要注意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即可。

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與抱怨

有人說:在人類所有的行為中,高明的傾聽,最能夠使人覺得受到重視並因此肯定自己的價值。可見,傾聽能起到良好的“攻心”,作用,管理者絕對不可輕視傾聽的力量。

傾聽員工的心聲,是管理者的明智之舉。在實際工作中,一個員工若是失去幹勁或意誌消沉時,是很難執行領導交給他的任務的。這時,你就要耐心聽聽他們的心聲,了解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找出問題的症結所在,從而得到良好的解決方法。

“不善於傾聽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玫琳?凱在《玫琳?凱談人的管理》一書中,曾對傾聽的影響做了如此的說明。

玫琳?凱經營的企業能夠迅速發展成為擁有20萬名美容顧問的化妝品公司,其成功秘訣之一,是她相當地重視每一個人的價值,而且很清楚地了解到員工真正需要的不是金錢、地位,他們需要的是一位真正能“傾聽”他們意見的管理者。因此,她嚴格要求自己,並且使所有的管理人員銘記這條金科玉律:傾聽,是最優選的事,尤其是傾聽員工的心聲與抱怨。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員工有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煩惱外,還可能有一些抱怨。作為管理者,要認識到,員工發發牢騷,吐吐苦水是很正常的事,不能以為員工表示不滿就表明此人對公司甚至對你個人極為怨恨,或者認為這個員工不努力工作。相反,有時候恰恰是“愛廠如愛家”的員工才會抱怨公司的一些領導或其他人和事的做法,而且,正是這些抱怨和不滿才使你意識到可能還有其他人也在默默忍受著、抱怨著同樣的問題,果真如此,就會對整個團隊的效益產生影響。所以,管理者不能對員工的抱怨充耳不聞,更不能對有抱怨的員工存在偏見,而應用心傾聽這些抱怨,說不定正是這些抱怨讓你認識到自己管理上的不足,從而改進自己的工作,讓團隊更具有活力。

那麼,管理者應如何處理員工的抱怨呢?

1.提供給員工申訴抱怨的渠道。員工如果內心不滿,而又無處發泄,隻會不斷升溫,影響工作,進而憤然辭職。這對一個團隊來講不會是好兆頭。

2.要讓員工覺得管理者樂於接受抱怨。首先,管理者要善於傾聽,有時候員工的抱怨可能是一時之氣,跟你說過以後就自動消失了。其次,要有耐心,對員工的抱怨不要輕易下結論,或輕易給予答複,也許有些隻是他的片麵之詞,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對員工的抱怨持無所謂或漫不經心的態度,要讓員工覺得你很尊重他,很重視他的感受。

3.要對抱怨進行詳細地了解。知道問題所在後,就要妥善處理。如果是一時的誤會,就要耐心地跟員工說清楚,如果是因自己的一時疏忽,就要坦誠地向員工道歉。這樣,員工才會幹勁十足地為你服務。

4.對於一些不合理的抱怨,管理者也應堅決予以製止,不能讓這種不良言論擴大,影響整個團隊,必要時可以采取強製措施。比如,有些員工抱怨公司紀律定得過分苛刻。如果那些規定是必需的,你就應該向這些人說明原因;假如確實存在著不合理現象,就應該盡快調查,看是否有必要修改製度。

除了做好以上四點外,管理者還要注意處理抱怨時的具體步驟和細節,以下,可以稱之為解決抱怨的10個步驟,供大家參考:

1.有些員工總是喜歡利用上司巡視時,攔途告你一狀。這時候,千萬別被他的行徑嚇倒,也不必做出不耐煩或感到受侮辱。停下來,禮貌地邀請他某個時間到你的辦公室麵談,理由是避免噪音幹擾。因為有第三者在場時,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可能為了一句敏感的措辭,其中一方覺得難以下台,而把氣氛弄僵;也可能因為你輕易地被人告狀,顯出一副尷尬態度而有損於尊嚴。

2.先使員工的情緒平靜下來,既然員工有勇氣和你麵談,一定是對工作崗位或某方麵感到煩惱。如果一下子走進正題的話,他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情緒未能很好地配合,很容易會說出對你不敬的話。首先讓他舒適地坐下,關切地表示歡迎他把困難說出來,表示你有耐性聽他的意見,然後再慢慢轉入正題。

3.注意自己語言之外的語言。管理者的聲調、表情、身體語言均影響員工的情緒。輕鬆誠懇的語調,凡事用詢問方式表達,友善的身體語言,對員工有一種安撫作用。

4.將問題定在一個範圍內,避免東拉西扯地找出更多的問題來。例如,他對取用文具規定太嚴格而抱怨,你莫將問題扯到經濟上,再轉到加薪幅度,那樣會把問題越弄越大。

5.不是每個人的表達能力都很好,有些人情緒激動時,說話便失去連貫性。一時間,你隻覺得千頭萬緒,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別心急,耐心地傾聽整件事,暗中記下你的疑問,再加以詢問。如果你不了解他說的事,別一再詢問,建議一個再討論的時間,然後搜集資料,再跟他討論。可別忘記約會的時間,否則他對你產生更大的成見。

6.員工向你抱怨,最希望先得到你的共鳴,再獲得解決方法。嚐試站在員工的立場想想,重複他所提過的問題,並讓他知道,你了解他的心情。

7.說出你替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說:“你等著瞧吧!我會給你想辦法的。”神秘兮兮的方式常常是不合時宜的,他多半會以為你隻不過是敷衍而已。

8.有可能的話,在你的職權範圍內,先給員工一個承諾。沒有人喜歡經過一番交談後,毫無結論,依然滿肚子怨氣。

9.你跟抱怨的員工麵談後,彼此都做出安排,大約一星期左右,你要再次坐到那位員工的座位旁,詢問近況如何,讓他知道你一直關注他曾提出的問題。

10.不是每個員工提出的問題都能輕易得到解決的,遇到棘手的問題,看看應否召開員工大會,以投票方式決定某些事項。當然,做出的決定不能影響公司的運作。

與不善交談的員工談心溝通

很多管理者都遇到過“悶葫蘆型”的員工。他們埋頭工作,不愛說話,缺乏主見,從來不向他人透漏自己的想法。管理者遇到這種員工往往會感到壓抑和沉悶,尤其對於那些具有外向型性格的管理者來說,這些員工非常難以溝通。

小王在初入職場的時候,就曾經聽前輩說過,要在單位裏站穩腳跟,首先要保持謙虛的態度,按照上司的要求努力完成手頭上的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盡量少管,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對於過來者的建議,剛剛開始職業生涯的小王深信不疑地采納了。這對於性格本來比較內向的他而言,保持一定的沉默比在同事和上司麵前表現和炫耀自己的能力,讓他覺得更容易接受。於是,在會議以及活動策劃方麵,小王大多時候都保持沉默,即使領導問他有什麼觀點和想法,他也笑而不語,或者用“我沒什麼意見”、“您的看法我完全讚成”等話來搪塞。

在這些觀點的影響下,他的工作開展起來還算順利。然而,漸漸地,小王發現,在一些項目的推廣上,領導也不再了解小王的看法,便直接就把任務交給他的同事負責了。眼看著在單位裏工作也快將近兩年了,與他一同上崗的同事,或跳槽,或晉升,而自己的職業發展仍然在原來的水平線上。

對“悶葫蘆”型的員工而言,最大的問題不是管理人員不去溝通,而是員工自身的性情所造成的溝通障礙。他們的沉默不語,往往是管理者最頭痛的事。但這不應當成為管理者退縮的理由,你應當使他們開口說話,道出其內心思想。這不僅關係到員工的個人發展問題,也關係到你能否充分利用其才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