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3 / 3)

自古以來,商業的發展便離不開裙帶關係,雖然人們對裙帶關係一直頗有微詞,但家庭式企業未必就發展的不好。不僅如此,就是如今國內外仍然有很多企業由家族在經營管理,而且事業蒸蒸日上,仍在發展壯大。

這絕對不是什麼偶然的幸運。之所以能夠主見發展,將企業做得風生水起,是因為這些企業的管理者看重的是能力,而不避諱是否有親戚關係。台灣首富王永慶就是舉賢不避親的典型。

王永慶的胞弟王永在是台塑集團總經理,是僅次於王永慶的第二號人物。王永慶的長子王文詳任台塑集團牽亞塑膠第四事業部經理,王永在的長子王文淵任牽亞第三事業部的經理兼台塑美國JM塑膠管公司的總經理。

王永在與王永慶胼手胝足、共同創業,一向被台灣企業視為最佳搭配的“兄弟檔”。台塑企業嚴密而具有效率的管理模式,在台灣企業界常被引為研討的教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建立台塑總管理處的原始構想,其實是源自王永在。比起王永慶的“固執”性格,王永在處理事情的“圓融”技巧,正好可彌補王永慶的不足,也因此外界認為:兩兄弟各有所長,“一個主外,一個主內”,無疑是最佳的搭配。

王永慶的兒子王文詳所在的第四事業部,年營業額高達七十多億元台幣,一般公司幾十家合起來,營業額也沒有這麼大。可見王文詳的地位多麼重要,但他得到這個位置,不是靠其父的恩賜。

王永慶深知“富不過三代”這一古訓的深刻含義,因而對子女要求極嚴。他要求兒子凡事要靠自己,對零花錢限製得非常嚴格,以至子女們隻有自己想辦法賺些零用錢,而子女每花一個銅板,都要記賬向王永慶彙報。

有朋友對王永慶說:“你的兒子已經畢業了,可以幫你的忙了。”但王永慶認為:有些企業家隻看見表麵上公司賺錢,而忽視了每個員工貢獻他們累積的寶貴經驗。不顧多數員工每天的勤勞,起用剛從學校畢業的少爺擔任經理或總經理,這是我們常有所聞的。父子天性之愛是一回事,企業的經營是追求工作合理化,追求高效率,每個角落都要有適當的人選,即是適才適所。

若是剛畢業,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就讓他擔任重任,不知他要如何去指導監督他人,根據什麼選人用人?部屬憑何信服而樂於貢獻?這種實際情形充分表示這個企業家還在懵懂階段、摸索階段,還不懂得管理。提拔兒子,抹殺人才,公司前途完蛋,最後寶貝兒子也被誤了。

因而,對子侄的前途,他不是刻意去安排,而是要他們在實踐中鍛煉,看他們能磨煉到什麼程度,是否有能力擔當重任。

王文詳留學英國,獲物理碩士、企管碩士、化工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家化學公司工作了3年,負責化工部門的投資分析等工作。

在那裏,他吸收了許多寶貴務實經驗。1978年,他協助王永慶在美國建廠。

1980年5月回台灣,在南亞塑膠材口廠,從基層幹起,擔任該廠一生產二課的課長。8個月後,升任主管組長,掌管三個課。半年後,升為材口廠廠長。

1982年,他從南亞塑膠的生產單位調到營業單位,任第四營業部的副經理,負責發泡膠布等產品的銷售。當時發泡膠布是新產品,銷路不好,隻有一條生產線,而且有虧損。王文詳接手之後,以10個月的時間跑遍全省的經銷商,大力宣傳該產品的優點,結果銷路大增,生產線增至三條,而且轉虧為盈。由於他優異的表現,很自然地由副經理升任經理。

舉賢不避親。隻要能勝任工作,對企業有好處,親屬也同樣可以使用。

揚長避短,學會用人的關鍵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指出:“有效管理者的擇人任事和升遷,都是以一個人能做些什麼為基礎的。所以,他的用人決策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人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隻要揚長避短,天下便沒有不可用之人。管理者用人,要遵循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和代短為長的原則。一味盯著部屬的短處,必不能放心用人。高明的管理者,善於挖掘部屬的優點,激發他們的才智,為己所用。

如果從人的長處著眼,為使用對象提供和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他的長處得到充分的發揮,那麼,其日益增長的優勢,就會減少劣勢所可能帶來的影響,或者填補短處的缺陷,進而實現其自身價值;如果從人的短處著眼,用人的短處而不用人的長處,就會使人的長處被其短處所排斥和否定,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甚至斷送他的前程。因此,看人應首先看他能勝任什麼工作,而不是絞盡腦汁挑其毛病。

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嘉誠曾談起他的用人之道:“我的公司取名長江,就是基於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你要有這樣的胸襟,然後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為長江。這便是古人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假如沒有那麼多人替我辦事,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有辦法應付那麼多事情。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是我的哲學。”

“要知人善任,以量材而用為原則。大多數人都會有長處,也有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我的作用就如戰場上的主帥,在戰場上,每個戰鬥單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帥未必對每一種武器的操作都比士兵純熟。但最重要的,是首領應十分清楚每種武器及每個部分所能發揮的作用。統帥隻有明白整個局麵,才能出色地領導和指揮下屬,使他們充分發揮最大的長處,並取得最好的效果。”

李嘉誠廣羅天下人才,以誠待人,正是他身邊的一批精英人物,輔佐他成就了大業。在總結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形象地說:“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部分長處和部分短處,好像大象食量以鬥計,螞蟻一小勺便足夠。又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一部分作用。”

僅憑自己的一己之力,能做的事情畢竟有限。即使一個才能出眾的人,也無法勝任所有的工作。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懂得如何善加使用各種人才,為己所用,才可共同完成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才能在事業上有一番作為。

在用人所長的同時,要能容其所短。短處包括兩個方麵:一是人本身素質中的不擅長之處,二是人所犯的某些過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由於種種意想不到的原因,受命者沒有很好地完成任務,或出現了失誤,這些都是常有的事,管理者不必大驚小怪。對下屬的過失,要做客觀地分析,幫助其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避免再犯同類錯誤。這樣才能感動下屬,使他們產生有負管理者重托之感,謹慎做好以後的工作。

一旦出現失誤,就橫加指責、大聲訓斥,而不是給予關心與幫助,定會冷了部下的心,甚至會演變為敵對情緒和叛逆心理。容忍你的部下,並讓部下信任你,才是高明的管理者。如果想找到沒有缺點者才予以任用,那麼,管理者恐怕永遠都得孤軍奮戰了。

對人過於苛求就會失去人才。管理者如果能以欣賞的眼光來對待部屬,那麼,部屬就會因受到尊重而備感振奮努力去工作,不會消極對待工作或者跳槽。

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瑕疵,領導者用人的要訣之一,就是如何發揮人們的長處,而不是尋找十全十美的“完人”。如果不能見人之長、用人之長,而是念念不忘其短,勢必會產生歧視人、壓製人的現象。反之,人能用其長,無人不可用,肯定會人才濟濟為你所用。

別把人才放錯了位置

人才是組織的巨大財富,為了事業的發展,管理者有必要求賢若渴。但是,有了“賢”還要會用“賢”,讓他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把人才放錯位置,人才就成了垃圾,埋沒了他們的才幹。管理員工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工作順利開展。那麼,怎樣才能把人才恰如其分地放對位置,讓他們發揮作用呢?

1.候選人能做什麼,是否與目標相切合是關鍵

核心的問題是:每個人所擁有的長處是什麼?這些長處是否適合於這項任命?短處是一種局限,它當然可以將候選人排除出去。例如,某人幹技術工作可能是一把好手,但任命所需的人選,首先必須具有建立團隊的能力,如果這種能力正是他所缺乏的,那麼,他就不是合適的人選。杜拉克曾極為深刻地分析了兩種用人思維方法,一種是隻問人的長處而用之;一種是注意人的短處,難以用之。前者能使組織取得績效,後者卻隻會使組織弱化。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揚長避短。他懂得,用人不能以其弱點為基礎,要想取得成果,就需用人之所長——他人之所長、上級之所長及自我之所長。每個人的長處,才是他們自己真正的機會,發揮人的長處,才能提高組織的落實力和競爭力。須知,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弱點,而弱點幾乎是不可能改變的。但我們卻可以設法使弱點不發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務,就在於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升遷,往往都以一個人能做些什麼為基礎。

所以,他的用人決策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一位管理者如果僅能見人之短,而不能見人之長,刻意於避其短,而不著眼於用其長,那麼,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不注重管理的人。他會覺得,他人的才幹可能構成對他本身的威脅。

2.初定一定數目的備選人才

這裏的關鍵是:有相當的人才儲備以供挑選。如果沒有一定數目的考慮對象,那選擇的範圍就小,確定適宜的人選難度就大。要做出有效的人員配置,管理者至少應著眼於3~5名合格的候選人。

3.仔細考慮任命的核心問題

任命之前,起碼要先搞清楚任命的原因和目標,並物色適合的人選。當麵臨一項挑選一個新的地區營銷主管的任務時,負責此工作的人,應首先弄清楚這項任命的核心:要錄用並培訓新的營銷員,是因為現在的營銷員都已接近退休年齡?還是因為公司雖在老行業幹得不錯,但一直還沒有滲透到正在發展的新市場,因而打算開辟新的市場?或是因為,大量的銷售收入都來自多年的老產品,而現在要為公司的新產品打開一個市場?這些不同的任命目標,需要不同類型的人。

4.廣泛討論,聽取他人意見

一位管理者的獨自判斷是毫無價值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第一印象,有偏見,有親疏好惡。我們需要傾聽別人的看法。在許多成功的企業裏,這種廣泛的討論都作為選拔新人的一個重要的步驟。

5.確保任命人了解職位

被任命人在新的職位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應將精力集中到職主管——或別的什麼職務——已有3個月了,為了使自己在新的職位上取得成功,你必須做些什麼呢?好好考慮一下吧,一個禮拜或10天後再來見我,並將你的計劃、打算以書麵形式交給我。”同時,還應指出他可能已做錯了什麼。

如果你沒有做這一步,就不要埋怨你任命的人成績不佳。應該責怪你自己,沒盡到一個管理者應盡的責任。

6.根據人員的特性分配工作

管理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不合理的工作分配,一方麵,或許由於對員工的選擇不對:另一方麵,組織中許多工作分配,都以現有的空缺和員工是否能立刻稱職為依據。像這種不考慮員工的具體情況,而隨機分配工作的做法,非常影響工作效率。公司經理分配給雇員的工作,不能配合其能力的情況很多。例如,缺乏專業知識、員工的健康或性格不能承擔其工作、勞心與勞力者工作的錯誤配置等。此外,工作分配的不合理,也包括了某些社會因素。例如,員工被派遣到外地工作而遠離親人,或許由於雇員的離鄉背井,而產生了家庭問題,使其不能安心工作。

有時候,其他因素也會對工作造成影響。例如,機械設備汰舊換新時,生產線上的空缺,就需要大量的勞工支援。迅速地調職,會使員工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學習,因而工作效率大大受到影響。但是,若能給員工提供足夠的培訓和學習,必能減少大部分的調職衝突,從而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