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實證分析(3 / 3)

(四)農村老年人與子女的關係不夠順暢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婚姻家庭生活,可農村老年人在這方麵並不是很樂觀,主要是他們在家庭中與子女的關係不是很順暢。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麵。

1.農村老年人中有一定比例的人數“不願意和子女共同生活”。

表3的數據告訴我們,有77.4%的農村老年人“主要生活來源”是來自子女的資助,但仍然有32.1%的農村老年人選擇“不願意和子女共同生活”,這反映出農村老年人在與子女共同生活時處理與子女關係時有畏難情緒。

2.農村老年人與照料者之間的關係存在不如意之處。

對於“您和照料者之間的關係如何?”的問題,受訪者的選擇見表13。

數據顯示,農村老年人和照料者之間關係“非常好”的比例也隻有34.4%,“比較好”的比例是24.8%,“一般”的比例是3.2%。雖然這些比例都高於城鎮老年人的選擇比例,但未必就是說農村老年人與子女的關係一定是融洽的,因前麵的數據告訴我們,農村老年人對子女的經濟依賴遠遠高於城鎮老年人,他們從子女處獲得的“生活來源”也遠遠高於城鎮老年人。鑒於此,農村老年人未必敢真實地表達他們與子女可能不融洽的關係。

對此我們還可以從問題:“最近一年來,您的家人對您有過下列行為嗎”來比較。見表14。

從表中可以看出,家人對老年人的過激行為是沒有的,但是另外兩項內容顯示出農村老年人與城鎮老年人的不同。“最近一年來”農村老年人的家人有過“長期不來探望、問候/不和您說心裏話”的比例為9.6%,高於城鎮老年人(1.9%)。“最近一年來”農村老年人的家人有過“需要時不照顧您”,比例為12.9%,仍然高於城鎮老年人(3.7%)。

(五)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內容與形式過於單一

寧夏農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內容與形式都過於單一。表4關於“昨天用於下列活動的時間”的數據表明,農村老年老年人的休閑時間除了幹家務以外,就是看電視,至於重要的精神生活形式“鍛煉”“讀書看報/學習”就很少或幾乎沒有。表5的數據告訴我們,作為老年人業餘精神生活的最具吸引力的項目文娛活動,農村老年人“從不”參加的比例高達94.4%,而城鎮老年人的比例隻有70%。

表15的數據顯示,老年人“最遠出行的目的”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工作/勞動”在他們出行目的中比例都很低,說明老年人開始享晚年了;第二個共同點是,最主要的都是“走親訪友”,比例都超過了20%。但在此基礎上又有不同:農村老年人作為第二位選擇的是“看病就醫”,比例高出城鎮老年人7.6個百分點;而城鎮老年人作為第二位選擇的是“觀光旅遊”,比例高出農村老年人6.3個百分點。這說明農村老年人雖然能夠有走出家門的機會,但並不能將“休閑娛樂、觀光旅遊”作為主要出行的目的。

四、農村老年人生活保障機製的構建

(一)物質支持機製

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解決農村老年人生活問題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撐。當前,要著力推進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從而為農村老人解決生活問題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社會保障機製

健全、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係。要鞏固和支持家庭養老,調動家庭贍養老人的積極性。構建農村社會化養老體係。一是進行多元化投資,構建農村社會化養老保障體係,興辦社會化養老機構。二是建立老年醫療服務體係,主是要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問題。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為農村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

(三)文化保障機製

大力發展和繁榮農村文化,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多樣的文化娛樂方式,豐富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使農村老人“老有所養,養有所樂”。要加大經費投入,解決農村文化活動無場地、無設施的問題,為農村老年人參與文化活動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