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實證分析(2 / 3)

數據顯示,在“是否願意和子女共同生活”農村老年人選擇“不願意和子女共同生活”的比例(32.1%)低了城鎮老年人35.8個百分點,說明農村老年人更多是願意和子女共同生活的,特別是願意和兒子在一起共同生活,選擇比例高達83.3%,高出城鎮老年人66.6個百分點;雖然城鎮老年人選擇與兒子共同生活的比例(16.7%)低於選擇與女兒共同生活的比例(75%),但仍然顯示出對子女(女兒)的依賴。

(四)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健情況分析

老年人與年輕人相比身體各方麵機能都趨向衰弱和退化,因此健康狀況是決定老人能否安享晚年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1.農村、城鎮老年人“對自己健康狀況的感受”的比較分析。見表7。

數據顯示,農村老年人感覺“好”的比例和“很差”的比例都高於城鎮老年人。尤其是“很差”的比例占7.2%,說明農村老年人由於長期從事體力勞動造成了較多的身體損傷,也反映出農村老年人的醫療健康條件比城市差。

2.在“疾病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方麵。見表8。

上述數據有以下特點。

第一,從數據中可以明顯地看出,由於城鄉老年人生活的環境和條件不同,所患疾病也會顯現出相應的地域特點,比如城鎮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富貴病”的比例比農村老年人高;而農村老年人患有呼吸係統疾病、骨關節病/腿腳不便、尿失禁的比例高於城鎮。第二,從“是否影響日常生活”的選項上看,則恰恰與“是否有下列疾病/症狀”的選項相反:老年人選擇所患疾病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的比例卻都比“有影響”的比例低;除“心腦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眼病”三種疾病之外,其他幾種疾病對農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影響比例都高於城鎮老年人。

3.農村老年人最近一次體檢的年份比較。見表9。

數據顯示,老年人不管是農村的還是城鎮的,最近一次體檢都是在2010年,但存在城鄉差距:寧夏農村老年人2010年的體檢比例低城鎮老年人3.9個百分點。說明農村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狀況不如城鎮老年人。

三、農村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多數在經濟上要依賴於子女

表3數據顯示,農村老年人獲得的來自“子女的資助”比例之和(77.4%)高於城鎮老年人(30.3%),高出47.1個百分點,高出的百分點比城鎮老年人獲得的“子女的資助”比例之和還多16.8個百分點。這說明農村老年人在經濟上基本上完全依靠子女。

(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往往不被子女關注

1.農村老年人獲得的兒子提供的幫助或支持的內容。見表10。

表10顯示的農村老年人獲得的兒子提供的“經濟資助”的比例(80.6%)高於城鎮老年人(54.7%);農村老年人獲得的兒子提供的“生活照料”的比例(44.8%)也是高於城鎮老年人(36.7%)。這也印證了農村老年人主要生活來源就是家庭成員特別是兒子。農村老年人選擇“兒子聽自己說心裏話”的比例低於從兒子那裏獲得的“經濟資助”與“生活照料”的比例。可見,農村子女對老年人的照料更多地體現在非精神生活方麵。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農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沒有得到子女的重視。

(三)農村老年人醫療保障覆蓋麵較高,但保障水平較低

1.農村、城鎮老年人享有的社會醫療保障情況比較分析。見表11。

表11的數據顯示,農村老年人與城鎮老年人都能享有社會醫療保障,說明寧夏的這方麵的工作是有明顯成效的。

2.農村、城鎮老年人“對影響日常生活的疾病或症狀所采取的措施”的比較分析。

我們隻對樣本中四種措施的兩種,即“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和“自己到藥店買藥治”進行分析。因為兩種方式可以反映出是家庭對老年人疾病的重視程度。見表12。

數據顯示,這兩種措施對於農村老年人來說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健是不被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