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黨校區情研究中心課題組【注釋1】
網絡輿情是民眾通過互聯網對政府管理以及現實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政治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在網絡社會,如何充分發揮網絡輿情的特殊優勢,最大限度地消除網絡輿情的負麵效應,已成為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能力所必須麵對的時代課題。有鑒於此,自治區黨校區情研究中心組織課題組,於2013年下半年,對參加領導幹部進修班的學員進行了“網絡輿情認知狀況及應對意向”的調查,旨在客觀了解寧夏領導幹部的網絡輿情認知狀況,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此次調查采取無記名問卷、小型座談會相結合的形式。共發放調查問卷280份,收回有效問卷238份。調查對象來自於全區各地區、各部門的縣處、廳局級領導幹部,具有一定的抽樣性和代表性。
一、寧夏領導幹部網絡輿情認知值得肯定的方麵
調查結果顯示,全區領導幹部在對網絡交流平台特性認識、網上開通微博的心理準備、“網絡意見領袖”的基本看法以及“網絡民主”的時代作用等方麵,有著較為清晰、明確的共識。
在對網絡交流平台特性認識方麵,有61.34%的被調查者認為微博與QQ的最關鍵性區別在於:微博是公開發布信息的平台,QQ是一定私密範圍內的聊天場所。反映出有六成以上的領導幹部,對於網絡時代最基本的社會化網絡交流平台的實質性特點有著清晰的了解。
在網上開通微博的心理準備方麵,有56.31%的被調查者已經有了開通微博考慮,雖然在用實名還是網名上有明顯的差異,但在是否開通微博方麵,有多數領導幹部持肯定的認識,並做好了與之相關的心理準備。
在對“網絡意見領袖”的基本看法方麵,有55.46%的被調查者認為:發揮了一定的“正能量”,但其“負作用”亦十分突出。有14.29%的被調查者認為:大部分能夠起到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的作用,隻有個別人在“發噪音”。兩項合計,表明有將近七成的領導幹部,對目前社會上“網絡意見領袖”在促進社會健康發展方麵所起的作用,保持著較為清醒的認識,沒有受到極“左”或極右思潮的困擾。
在對“網絡民主”時代作用的看法方麵,62.18%的被調查者認為“網絡民主可以有效倒逼社會民主製度的健全與完善”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反映出六成以上的領導幹部對“網絡民主”的時代作用,持謹慎的肯定態度,體現出了對此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和辯證思維,而不是人雲亦雲或非正即誤。
二、寧夏領導幹部網絡輿情認知存在差異的方麵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全區領導幹部在對“微博公文”表述方式、領導幹部開通微博的認證方式、現階段在寧夏最易引起“網絡輿情危機”的誘因等方麵的認識,具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性。
在對“微博公文”表述方式的看法方麵,課題組以某地用“淘寶體”方式發布的“網上通緝令”為題,請被調查者選擇自認為正確的評價。結果是:38.24%的被調查者認為“在通緝令中賣萌、作秀,有損於政法機關的形象和威望,應叫停此種做法”;36.13%的被調查者認為“此類‘微博公文’屬於新生事物,可先試先行,讓實踐結果檢驗其利弊”;10.92%的被調查者認為此“網上通緝令”“是‘人性化的通緝令’,很有創意,適宜於網絡時代,值得肯定”;還有14.71%的被調查者表示“說不清”。此種認識差異明顯,且肯定與否定觀點的比率較接近的狀況,反映出了目前寧夏的領導幹部對近年來各地陸續出台的“微博公文”這一新生事物,意見分歧還很大。
在對領導幹部開通微博的認證方式選擇方麵,有37.82%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若開通微博將使用網名,另有18.49%的被調查者表示將使用實名,還有43.70%的被調查者表示尚未考慮此事。反映出目前寧夏的領導幹部中有五成以上的人已開始考慮開通微博的事,其中近四成考慮使用網名,近兩成考慮使用實名。另外,還有四成以上的領導幹部尚未考慮開通微博,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對階段在全區最易引起“網絡輿情危機”的誘因的看法方麵:有43.28%的被調查者選擇“危及公眾健康或公共安全的社會事件”;有15.13%的被調查者選擇“官員或權力部門的腐敗事件”;選擇“民族或宗教衝突事件”和“官民衝突事件”的,分別占12.61%和11.76%。也就是說,四成以上的領導幹部認為現階段在寧夏有可能引發“網絡輿情危機”的最大誘因是危及公眾健康或公共安全的社會事件,另有近三成的領導幹部認為最大誘因是官員或權力部門的腐敗事件或官民衝突事件。這從一個視角反映了領導幹部對目前寧夏有可能發生“網絡群體性事件”潛在熱點的基本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