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從東日本大震災中學到了什麼(1)(2 / 2)

3. 市町村重編災害

平成行政合並調整之後,以前約3300個市町村縮減到現在的1750個,這意味著少數的職員在管理著較以前更大的地區。這次災害暴露了這種製度的一些局限。因為職員人數不足,地震發生後,居民避難、受災者救助、失蹤人員確認、廢墟撤離等工作都無法順利進行,這也是災害程度加重的原因之一。

4. 專家不足導致的災害

因為市町村中的專家不足,導致受災情況、基礎設施恢複之類的情報無法充分傳達給居民,受災者救助等工作也不能及時開展。沒有專家的危害不隻局限於地方自治體,對於出事的東京電力福島第一原子能發電廠來說,也一樣是深受專家不足的危害。發電廠1號機的建成時間是60年代後半段,1971年開始投入使用。對於這個40年前建成的核電站,可能連去都沒去過的研究者們雖然在媒體麵前作了一大堆解釋,但因為並不了解詳細情況,所以根本沒辦法說清楚。東京電力和監督官廳的核能安全保安院雖然對所發生的一切情況向公眾作了說明,但對於推測今後情況會怎麼發展、要怎麼防備這些問題,基本沒能解釋清楚。這是因為東京電力隻負責核電站的運營,對於機械、係統方麵知識技術並不了解。所以雖然人們期待核能研究者們能夠對當前的事件進行說明,令其對不足的部分進行修繕補充,但很難說一定能實現,這加重了受災地區居民的恐慌。

5. 物流災害

日本的物流偏重於道路運輸,原因是柴油比汽油更便宜。因為能夠壓低成本,所以以柴油為燃料的卡車是運輸的主流。順便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汽油和柴油價格相差不大的國家占了大半,但沒有哪個國家的汽油和柴油價格差能夠達到日本這種地步。因為道路運輸是主流,所以即使有像宮城縣石卷市石卷港那樣的幾乎沒受災害的港灣,但因為平時就沒有用於生活用品的道路物流運輸,石卷港一樣遭遇物流難題。因為道路斷裂,即使用北海道製油所的小型遊輪把汽油、柴油運到受害情況沒那麼嚴重的港灣去,也無法簡單地實現。情報通信網絡同樣因為想要高效化而逐漸往集約型發展,比如電話網絡斷掉的話,就沒有別的可以取得聯絡的通信手段了。應該從這些方麵作出反省,將物流和通信情報網絡往多線型發展,即使其中一個無法使用了,還可以有別的方法。

三、地震的構造學

這次地震是在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分界線上發生的逆斷層地震。這條分界線有約長550米、寬200米的部分受到破壞。三陸海岸、福島海岸、茨城海岸三個分裂板塊同時活動,最終導致巨大地震的發生。所謂的分裂板塊,可以理解成“因為一個震源而受到破壞的區域的大小”。像這樣的連動型地震,曆史上有北海道太平洋沿岸的十勝海岸、訓路海岸、根室海岸的相隔500年的地震和以駿河灣為東端的南海地形上發生的東海·東南海·南海地震。東日本大地震是首次的三連動大地震。

首先,有研究者拿公元869年的貞觀地震來比喻這次的巨大地震。但即使貞觀地震再次發生,也肯定不會達到震度9級的程度。在沒有地震記錄的時代,板塊分界地震的斷層模型一般用殘留的海嘯痕跡、海嘯堆積物來推定。在2011年2月28日出版的學術雜誌《自然災害科學》中,有人通過海嘯數據的比較,推定了貞觀地震的斷層模型。另外從海嘯堆積物的解析中推定出滑行量約是5.6米多一點。根據地震儀記錄,這次的地震斷層滑行量接近20米。如果是這樣,這次必然比貞觀地震的規模要大得多。

四、大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