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創造性活動中的指導、操練
如組織興趣性發明、創造活動,星期日俱樂部、創造室(包括製圖、模型、玩具、教具、藝術工作、工廠觀摩),參加奧林匹克競賽(包括頭腦奧林匹克)、發明創造實驗活動,在職業訓練中培養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開設創造課,分年級設立創造課內容,如會用一般工具,製作一般木質零件,泥塑人物創作或創造性模仿製作。在小學畢業時,一般能掌握20~25種技能,並有一定的獨創能力。中學就要求更高一些。
二、為什麼要推行創造教育
教育麵臨著一個人才與科技、經濟相關的戰略和戰術問題,當前創造型的科技、經濟、行政管理、金融、司法、教師、醫務、外貿、外交、人文、綜合性谘詢人才及智能型的技術工人大量缺乏。這與人力資源的創造性開發密切相關。
1.人力資源中的人才問題
世界處於激烈競爭之中,主要是經濟力量的競爭,科技水平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國際上人才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深化,因為人才首先在發達國家中缺乏。
在美國1995~2010年期間,每年缺少9600名博士水平的科學家,到2006年將缺少67.5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
在德國今後的20年內、單計算機人才就缺少6萬名;
在加拿大,到1995年將缺少教授一萬名,要占目前加拿大總數的1/3;
我國台灣省要缺70%~80%的科技人才;
我國由於“文革”中少培養200萬人等原因,預測隻能滿足10%的人才需要;
在社會科學方麵,“教授荒”將席卷整個社會科學的研究開發領域。
有識之士認為:在21世紀,世界將為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滯後付出沉重的代價。
2.人力資源開發必須從娃娃抓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曾對千名嬰兒跟蹤觀察,最終得出結論是,如以17歲的人所達到的智力水平為100%,則4歲前為50%,4至8歲為30%,8至17歲為20%。
(1)我國經曆了十年的創造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們學會和研究所初步完成了八個課題,市、地區托兒所、協會所屬的托兒所的教師們開發了大量智力型玩具。
(2)美國目前約有77000個具有正式執照的兒童服務中心,每年接受400萬兒童;美國的許多大學裏設幼兒教師教育係、智力衰退教育係、兒童發育學係、幼兒教育學係、小學教育學係、中學教育學係。
(3)德國在幼兒創造性教育方麵,居於領先地位,他們在胎教、培養創造性品格、必要的心理、健康素質、訓練創造性技能等方麵具有較豐富的經驗。在德國,對孩子有一套特殊訓練方法,好似熱處理和冷處理的結合;拋、丟與爬結合;常規與冒險性活動相結合;家庭與園內、校內與校外相結合,了解社會以勞動進行熏陶。家庭很少給錢,小學生中學生要靠自己創造性勞動或藝術到街上去掙錢。
(4)日本和德國一樣在教養幼兒方麵采用與我們傳統體係不相同的方法,日本在20年前就開辦挨凍幼兒園,幼兒在四季隻穿一套T恤衫和褲子,還將幼兒在空中丟拋,這對培養幼兒身體健壯、腦平衡、吃苦耐勞精神、堅強意誌是很有幫助的。
(5)法國根據人力資源開發的需要,不斷增加教育經費,規劃到2005年,將比1988年增加450A,即從3980億法郎,增加到5760億法郎,在16年間,法國教育經費淨增1800億法郎。目前他們的教育方法主要是,①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認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主人,應該是自己管理自己,實行“自治”,使充分得到自由發展。②啟發學生學習求知,順應學生學習興趣,相信學生學習的成功,尊重學生的人格。③培養創造力,一般是通過創作構思、造型藝術、素描、繪畫、音樂、舞蹈和各種實驗活動。④在教學時間上,分成創造時間、吸收時間、對話時間、探索時問、自學時間。玩中有學,學中有玩,並且還給學生有自己支配的時間。
(6)在亞洲,主要談香港、台灣地區和新加坡、韓國的教育,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和探討的問題:一是立足於人力資源開發,並使創造能力與經濟增長同步進行。我國台灣提出創造力的12種力,即策劃力、指導力、創意力、解決力、執行力、發表力、交談力、交往力、啟發力、說服力、預測力、控製力。新加坡提出,人才跟生產資料走,合理配置崗位。這些作為中小學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將來能達到人力資源的創造性開發。二是推行的教育製度是6~9年不等的義務教育,入學率分別為70%~90%,相當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大學為15~40%之間,教育經費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公共教育經費;私人捐助;學生交納。約占財政開支的15~20%,韓國為最高,僅次於國防支出,1990年達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