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 / 2)

蕭衍對功臣吝嗇,但是對於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反而讓他備受刺激,這是他以後當和尚的主要原因。一個是他的六弟蕭宏,一個是他的次子蕭綜。蕭宏在窩藏殺人凶手時,蕭衍也不加懲罰反而加封官職,妄加縱容。蕭宏也不知恩,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最後,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通奸,兩個人還謀劃著要篡奪蕭衍的皇位,結果派人刺殺蕭衍時,事情敗露,刺客被抓,最後處死。蕭衍的女兒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沒臉再見父親,於是自盡。蕭宏也因為極度恐懼,得病而死。

蕭綜是蕭衍的次子,但是他的母親吳淑媛原來是東昏侯的妃子,跟了蕭衍後,僅七個月就生下了蕭綜,可能是東昏侯的兒子。蕭綜並沒有受歧視,蕭衍封他為王,還做將軍。但吳淑媛自己失寵之後,由於對蕭衍的怨恨,就把七個月生蕭綜的事告訴了蕭綜。從此,蕭綜就覺得自己是東昏侯的兒子,和蕭衍疏遠了。後來,梁和北魏在邊境發生衝突,蕭衍讓蕭綜領兵,督率各軍作戰。但蕭綜卻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興,授予高官厚祿。蕭綜還改名為蕭纘(音鑽),並表示為東昏侯服喪服(即斬衰,一種生麻布做成的簡單衣服)三年。蕭衍聽說後,非常生氣,不但撤消了給他的封號,還把吳淑媛廢成庶人。後來,蕭衍聽說蕭綜有回來的意思,就讓吳淑媛給他送去小時候的衣服。但蕭綜卻不願意回來。不久,吳淑媛病逝,蕭衍又起了惻隱之心,又下詔恢複蕭綜的封號,給吳淑媛加了諡號為"敬"。

這兩次打擊對於蕭衍來說是很大的。建國開始的時候,蕭衍重視儒家思想,還自己親自寫

等書,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倡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後,特別是上邊這兩個事後,蕭衍看破了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這是趙傑的對手,這也是英雄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