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傑現在手裏沒有多少實力,要麵對的對手就想當的多,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裏人(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是南齊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母張尚柔。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蕭衍,又名梁武帝。他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的學者。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多皇帝中可以說是堪稱翹楚,不在另三位開國皇帝之下。他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則更為突出。史書稱他:“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梁武帝(464─549),名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蕭衍博學能文,長於音樂詩賦,並擅書法。齊時,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建立梁朝,是為梁武帝。在位(502-549)其間,改定「百家譜」,重用士族,製九流常選,又立國學,招五館生,不限門第立集雅館、士林館等。梁武帝深通佛學,常大興寺廟,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並常在那裏講經。大同二年(公元547年)接受東魏大將侯景歸降。次年,侯景叛亂,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蕭衍被拘禁而卒。死後諸子爭立,梁朝瓦解。
中國曆史上的帝王,有縱情聲色犬馬的,有一心勵精圖治的,有馳騁疆場、喜好武功的,而“以佛化治國”以至到佛寺裏舍身為奴的,卻隻有一個,這就是南朝梁武帝蕭衍。
蕭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學說,後皈依了佛門,成為了虔誠的佛門弟子。他曾下詔令全民奉佛。在梁一代佛教成為時尚。湯用彤先生總結說;“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以至於梁朝的半壁江山內,佛寺達2846座,僧尼有82萬餘人。更為難得的是身為天子的梁武帝身體力行。據載,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隻吃一頓飲,肉食一絲不沾,隻吃豆類的湯菜和糙米飯。50歲時,他又斷絕房事,遠離嬪妃。平時,他穿的是極樸素的便服,不喝酒.不聽音樂。除非是祭祀宗廟,不舉行任何大會、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為,完全是一個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蕭衍佛學造詣很深,廣交當時的著名有道高僧,這開了帝王的先例。他還主持並親手編輯並注釋佛經,多次親自登堂講授佛經,舉行法會等等。佛教傳入日本、朝鮮,也在這個時期。梁武帝還四次入寺舍身,在寺內隻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長,有51天,“四月庚午,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這在史料上有記載。公元493年,齊武帝病重時,當時的大臣王融想在武帝去世後立自己喜歡的皇帝,以便控製,掌握政權。後來事情敗露,王融被入獄賜死。對於王融的如意算盤和悲慘結局,蕭衍原來就已經推算出來了,他的好友範雲由此對他異常敬佩。齊武帝去世後,新皇帝隻知道吃喝玩樂,根本不理政務,對大臣的勸諫也不接受。掌權的大臣蕭鸞很生氣,打算把他廢掉,另立皇帝。
在和蕭衍他們商議時,蕭衍表示反對,他說:“廢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輕率從事,現在廢立難免會遭到眾王爺的反對。"”蕭鸞則說:“現在的眾王爺沒什麼才能,隻有隨王蕭子隆文武兼備,而且占據荊州。如果把他召回來,就萬事大吉了。但怎麼才能讓他回來呢?”蕭衍說:“這個隨王其實徒有虛名,並無什麼真才幹。他的屬下也沒有出色的人,隻是依賴武陵太守卞白龍和另外一個,這兩個也是無能之輩,貪圖金錢富貴,到時候隻要一封書信許諾高官厚祿,就可以把他們輕易地召回來。沒有了左膀右臂,那個隨王到時候也會跟著回來的。”蕭鸞對蕭衍的分析很讚同,於是照他們商議的執行。先是廢立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權。三個月之後,這個蕭鸞又幹脆自己做了皇帝,這就是齊明帝。蕭鸞做皇帝之後,沒有忘記蕭衍的謀劃之功,把他提拔為中書侍郎,後來又升為黃門侍郎。蕭衍的地位開始顯赫起來。和封建社會很多的皇帝一樣,蕭衍也是猜疑心很重,害怕開國功臣們要奪他的皇位。在功臣當中,應該是範雲和沈約的功勞最大,謀劃、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但蕭衍並沒有重用他們。建國開始時範雲就病逝了,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過來,蕭衍還經常斥責沈約,後來,沈約也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