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朱榮(493—530),字天寶,北秀容(今山西朔縣北)人,契胡族,北魏末年將領、權臣。早年,他襲父爵做契胡部第一領民酋長,是很有地位的部落貴族。後招兵買馬,力量發展壯大,北魏統治者籠絡他鎮壓農民起義。爾朱榮於亂世中南征北戰,逐漸弄清魏朝的虛弱,加之自己勢力的不斷強大,最終得以挾帝自重、權傾天下。最終由於驕橫跋扈,為魏莊帝所殺,年僅三十八歲
爾朱榮的先世一直居住於爾朱川(今山西北部)這個地方,因此以居住地為姓氏。爾朱氏乃是‘契胡’中的一支,亦即後趙的石勒,石虎同出一源;再往上溯源,他們先祖乃是來自中亞的伊蘭人。爾朱榮的曆代先人都是部落酋長,到了北魏孝明帝時,這個位置落到爾朱榮頭上。爾朱榮自幼聰慧機敏,遇事甚有決斷,更稀奇是膚色白皙,容貌俊美。爾朱榮承襲了父爵之後,正趕上北魏兵亂四起,爾朱榮見“四方兵起”,趁機“遂散畜牧,招合義勇,給其衣馬”,發展自己的勢力,組織了一支堅強的契胡軍隊,借著為朝廷效力的機會,逐步建立自己的霸業。其崛起的過程和早期的曹操極為相似,雙手沾滿了起義軍的鮮血,他的對手有入寇的柔然,有並,瓜,肆叛亂的胡人,但主要還是在鎮壓六鎮起義過程中不斷壯大的。期間他廣絡人才,在鎮壓之後的降兵中,“擢其渠帥,量力授用”,使‘新附者威安”,如高歡、賀撥嶽、侯景、宇文泰等人,都是從降兵中收羅起來的將領,後成為爾朱榮的得力將帥。此時的爾朱榮已經不滿足於一個地域性的軍閥,他在等待機會,要控製北魏的洛陽朝廷,進而成就帝王的霸業。
河陰之變
當時北魏朝廷由靈太後把持,靈太後重用寵臣小人
。政治腐敗不堪,境內內亂不止,朝廷毫爾朱榮無威信。孝明帝逐漸年長,對權力被剝奪深感不滿,對於靈太後的穢行也極度厭惡,母子矛盾日益尖銳。於是,私下密詔爾朱榮進兵洛陽,爾朱榮大喜過望,立即發兵。後黨得知風聲後首先采取措施,靈太後和姘頭一起密謀毒死親兒子孝明帝。興頭正盛的爾朱榮聞訊怒不可遏,發表慷慨激昂的宣言。立元子攸為帝,是為敬宗孝莊帝,勤兵擁眾,直指京師殺來。靈太後的爪牙四散而逃,爾朱榮大軍順利入京,靈太後見了爾朱榮還想辯解,昔日連見天顏機會都極少的秀容酋長現在已是牛氣衝天,拂衣而去,派軍士把靈太後和三歲的小皇帝扔入黃河淹死。
可是,接著爾朱榮做了一件讓後人唾罵的事。除掉胡太後和幼帝後,考慮到自己在朝廷根基尚淺,怕今後不好控製,想誅殺立威,聽從親信費穆勸說,出了一個狠招:莊帝循河西至河陰,引導百官於行宮西北,告之朝臣說要祭天,不能請假。百官聚集之後,爾朱榮撿個高台四處望,立馬於上,大聲叱責說:“天下喪亂,肅宗暴崩,都是你們不能輔弼造成。而且朝臣貪虐,個個該殺!”言畢,縱兵大殺,
史稱“河陰之變”。死難朝臣人數極多,據《北史》、《魏書》記載有一千三百多人,《資治通鑒》記載有兩千多,反正是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下至正居喪在家的黃門郎王遵業兄弟,包括孝莊帝的兄弟,不分良奸,全部刀劈斧砍,殺個精光。
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中的漢族大族消滅殆盡。有了此事,曆史上罵名滾滾。“河陰之變”另一個後果,是爾朱榮和北魏朝廷和皇室之間已經沒有調和的可能,爾朱榮也注定要成為北魏的亂臣賊子。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而且必須一直下去。爾朱榮當時不是沒有考慮篡位,但是當時天下未定,屬下意見不一,而且爾朱榮很迷信,派人鑄他自己的金像。當時魏王朝凡做重大抉擇時,常常鑄金人以卜吉凶。一共鑄了四次,金像全部都沒有鑄成。爾朱榮信任的一個巫師也勸他,說天時人事都不成熟。於是重新迎回孝莊帝還宮,叩頭謝罪,率軍返回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