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中國國際傳播發展史(12)(2 / 3)

3.建立多渠道、寬領域、多種內容的對外傳播格局

長期以來,中國的國際傳播,就傳播主體而言,是以中央政府為主的傳播體係;就傳播內容而言,主要是以新聞宣傳的內容為主。不過,近些年這些特點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

就傳播主體而言,目前政府為主的體係沒有改變,但是除了中央政府以外,地方政府的對外傳播積極性也在明顯的提升,除了中央的對外傳播媒體外,地方媒體的對外傳播也積極開展起來,形成了方興未艾的可喜局麵。縱觀世界各傳播大國的國際傳播,傳播主體無不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格局。我們也應該建立和完善多元的傳播體係,政府依然是對外傳播的主導,但是政府更多的是製定政策和傳播導向,由政府自己出麵到政府購買,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同時調動企業、民間團體、社會組織、有影響力的個人等各方麵的力量。

就傳播內容而言,除了新聞傳播,各種廣告、電影、圖書、音樂等非新聞傳播、各種文化活動、國際性的主體活動也形成了傳播內容的多樣化,奧運會、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就為我國的國際形象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們應該進一步擴展傳播內容。

4.完善中國國際傳播的策略和模式

從目前的國際傳播格局看,中國和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基本上是少數西方傳媒集團塑造的。這些傳媒決定了國際傳播的“遊戲規則”,塑造了受眾接受信息和判斷信息的基本方式。中國國際傳播要真正改變在國際話語權爭奪中的被動地位,就要在擴大規模、提高實力的同時,深入研究國外受眾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利用現代傳播技巧,運用國外受眾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和語言,切實增強國際傳播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要講究國際傳播藝術,堅持客觀、公正、平衡的報道視角。把報道事實和闡述觀點嚴格分開,不在事實的報道中加入主觀的評論。從“以正麵報道為主”向有主導性的全麵報道過渡,從宣傳新聞向新聞宣傳過渡。要注重事物的兩麵性,實現國際報道與國內報道的平衡、正麵報道與負麵報道的平衡、官方態度與民間態度的平衡。客觀地報道事實和分析事實,體現社會良心和社會正義,淡化媒體的宣傳色彩,多以民間的視角和大眾傳媒的立場,全麵、客觀地對外發布信息,樹立國際傳播的受眾意識和服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