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進國際傳播觀念,堅持“早說話,多說話,說明白話”。這是現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前駐英國大使傅瑩進行的總結。“早說話”就是要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說話,把話說在受眾急於獲知信息的時候,不能缺位和失語。因此,要建立常態的國際傳播應急機製,掌握傳播主動權。“多說話”就是要從國外受眾對中國不甚了解的實際出發,主動說話、經常說話、反複說話,讓國外受眾感受到真誠和坦率。“說明白話”就是既要在報道中說清楚事實本身,又要說清楚事實的背景,既要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要揭示事情的原因。
以文化傳播規避意識形態的偏見。由於意識形態上的偏見,西方一些傳媒頑固地認為,所有社會主義中國傳媒發出的信息都是意識形態宣傳,進而進行人為地打壓。另外,西方社會對中國文化傳統了解甚少,這也造成了國際傳播中的困境。因此,以文化傳播先行,使西方乃至世界對中國文化進行接觸,進而接受,最終達到對中國的理解與認同,是明智的策略選擇。以文化傳播為先導,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1”事件之後,美國在幾十個阿拉伯國家舉辦音樂會,借此改變阿拉伯世界對美國的印象,同時影響當地年輕人的價值觀。1999年2月,故宮進入Inter公司的網站,三周內就有100多萬人訪問,被英國報紙評為當周最熱門網站。在北京奧運會上,就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展示與表演,也有漢語的學習及文化交流,發揮了很好的效果。
樹立國際傳播的市場意識,賦予國際傳播快速發展的新動力。國際傳播具有鮮明的產業屬性。當今世界,傳媒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途徑。每年全世界GDP的7%產生於文化產業,而支撐文化產業的平台正是發達的傳媒產業。美國的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總量的25%,美國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美國影像業的出口額已超過航天工業的出口額,是美國創造利潤最多的行業之一。日本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總量的比重達到了20%。英國數字娛樂產業總值占GDP的7.9%。世界傳媒巨頭所麵向的,遠不是有限的國內市場,而是具有無限潛力的全球市場,傳媒產品裹挾著政治目的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播。這是當今國際傳播的重要現象和規律。中國發展國際傳播,同樣要將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統籌考慮。因此,要在整合全球最新傳播資源的基礎上,打造自己的品牌產品,盡早形成自身牢固的國際傳播的贏利形式,為全麵提升中國國際傳播媒體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奠定基礎。
思考題:
1.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國際傳播的基本模式是怎樣的?
2.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我國的國際傳播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傳播在指導思想上經曆了哪些變化?
4.如何看待我國對外傳播的效果?
5.當前我國國際傳播麵臨的挑戰是什麼?如何應對這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