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國家傳播戰略的國際比較(7)(1 / 3)

GDP(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基本指標,也是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基本指標。衡量一國總體經濟實力的指標,是GDP的總量,而不是人均GDP水平。2009年,美國、日本、中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分列世界GDP排名前八位。主導當代世界國際傳播格局的,也是美、日、英、法、德等GDP總量最大的西方強國,而不是人均GDP超高的北歐和中東富國。半島電視台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卡塔爾政府投入巨資並引入英國BBC的記者和技術人員,采用發達國家優秀媒體的運作模式,打造了號稱中東“BBC”和“CNN”的半島電視台,成為中東地區最有“發言權”的國家,但其影響力基本局限在中東地區和阿拉伯世界,並不能在世界範圍內為卡塔爾和中東國家營造強勢輿論環境。

國際傳播能力依賴於國家經濟實力,突出地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形成強大的國際傳播能力,離不開世界公認的大國地位。大國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大國的行動始終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來自大國的聲音天然地成為最吸引世界注意的聲音。與“弱國無外交”的道理一樣,一國的國際傳播很難脫離國家地位實現獨立發展。另一方麵,形成強大的國際傳播能力,離不開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強大國家實力。硬實力帶動軟實力,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傳媒表達水平。現代傳媒既是強烈依賴科學技術進步的行業,又是需要持續大量投入的行業。這是傳媒作為軟實力的“硬”的方麵。國際傳播尤其要擁有全球采集、全球發布和全球覆蓋的能力,隻有依托整個國家的經濟環境和經濟實力,才能提供國際傳播必需的基礎設施和財力支持;隻有伴隨國家經濟力量對世界滲透和影響的步伐,一國的國際傳播才能真正形成對世界的影響力。

任何一國的國際傳播,都是輸出本國價值觀、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模式和政治理念的重要渠道,都是為本國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爭取輿論支持和價值認同。有效的國際傳播,能夠加強國際交流,加深彼此了解,營造和平穩定的外部輿論環境,實現傳媒促進發展。對於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講,這一點尤為重要。同時,國際傳播具有鮮明的產業屬性。可以說,國際傳播本身就是GDP。當今世界,傳媒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途徑。每年全世界GDP的7%產生於文化產業,而支撐文化產業的平台正是發達的傳媒產業。美國的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總量的25%,美國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美國影像業的出口額已超過航天工業的出口額,是美國創造利潤最多的行業之一。日本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總量的比重達到了20%。英國數字娛樂產業總值占GDP的7.9%。世界傳媒巨頭所麵向的,遠不是有限的國內市場,而是具有無限潛力的全球市場,傳媒產品裹挾著政治目的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播。這是當今國際傳播的重要現象和規律。我們發展國際傳播,同樣要將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統籌考慮。

(五)國際傳播能力提升國家綜合實力

國際傳播能力也是生產力。軟實力不隻是消耗資源,而且是社會財富。也就是說文化可以創造財富、創造產值。所謂文化產值,指的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文化產品的行業所創造的產值。

從國際經驗看,經濟發達國家都重視把文化產業作為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多個國家,都通過政府計劃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在美國,電影、圖書、音樂、動畫、遊戲、體育、主題公園和其他衍生產品的開發與銷售,成為國家力量的象征,其影響力遍及全球,不僅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展示了滲透力極強的軟實力。目前,美國文化產業的產值,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影視產品占據40%的國際市場份額。美國的電影業及其附屬產品每年獲利300多億美元,幾乎等於朝鮮和越南兩國GDP之和。又比如,日本家用遊戲軟件約占全球份額的50%以上;CD銷售額近8000億日元,約占全球的17%;動漫產業總產值已逾1億日元,占世界動漫市場的60%左右。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的十年持續經濟低迷期,唯獨文化產業取得了巨大增長。特別是在動漫和遊戲領域,取得了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日本政府要員甚至提出“動漫外交”的口號。再比如,英國從1997年開始,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目前,其創意產業產值與金融服務業一起,成為英國知識經濟的兩大支柱。英國音樂產業占全球音樂產業的15%,它的保留節目資源量僅次於美國,英國視頻遊戲的銷售額占全球的16%。法、德兩國都是圖書生產銷售和出口大國,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一年銷售額17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2800萬會員。法國維旺迪集團擁有歐洲11個國家的1550萬用戶,占全球22.5%的音樂市場份額。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重視文化產業及其影響的軟實力。韓國從政府作為服務者的立場出發,成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製定文化產業國家戰略,在公共文化服務平台建設、企業孵化扶持、信息提供等方麵,積極引導企業創新,在短期內實現了文化產業從貿易逆差到順差的飛躍,尤其在內容出口、增強影響力和數字內容產業方麵,取得了重大的進展,甚至出現了部分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