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國家傳播戰略的國際比較(6)(2 / 3)

(三)國際傳播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

國際傳播是國家和民族之間信息的交流與傳播,是特定國家或社會集團通過大眾媒介向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的跨國界和跨文化的傳播,是國家和民族在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國際傳播的載體,是國際廣播、衛星電視、互聯網、通訊社、印刷媒介等多種傳播方式的集合。國際傳播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傳播實現不同文化民族和國家的個人、組織之間的溝通、理解與協調。國際傳播與國際關係、國際經濟、科技文化等都有密切關係,囊括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軍事等各領域。國際傳播不僅是國家軟實力得以運用的渠道,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推行者,還對國家硬實力的發揮形成放大或製約效應,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表現。

國際傳播對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產生著重要影響。製度經濟學有一個概念,叫做“路徑依賴”,指的是一個國家在發展變遷中一旦選擇了某種製度,在綜合因素作用下會形成製度慣性,沿著既定發展道路走下去,並不斷自我強化。路徑依賴理論,形象地解釋了人類行為的這一規律。在國際傳播領域,路徑依賴現象表現得尤為明顯。當前,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國際傳媒,對發展中國家長期的、占支配地位的國際新聞報道,影響著受眾對國際事務和國家關係的看法,占壟斷地位的電視、電影、音樂節目,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受眾的欣賞習慣、價值判斷和文化心理。在許多國家,普通民眾每天通過美國CNN、英國BBC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熱衷追捧美國的大片、熱播劇和西方音樂。事實上,當前的國際傳播,由於本身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大地推動了全球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有助於文化輸出國實現政治和經濟利益。在這個意義上講,國際傳播最深層次的影響,實際上是改變受眾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是一國的文化和價值觀支配另一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在當代世界,國際傳播作為國與國文化互動的基本手段,將在國家戰略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以美國為例。美國憑借在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流行文化、傳播媒介、英語語言等多方麵的明顯優勢,成為世界唯一的傳媒超級大國,所謂的“美國文化”和“美國精神”也隨著其傳媒產品,在世界各地廣為流行。在美國軟實力中,文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美國出口世界上最多的電視節目,比第二大出口國英國多7倍;美國有全球唯一的全球性電影發行網,美國的電影生產量隻占全球產量的6%—7%,卻占全球電影放映時間的50%。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向世界各國輻射,對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進行著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的單向輸出,並施加影響。目前,美國的文化產業居世界首位,成為最大的文化輸出國,美國文化產品超越地域、時空限製,到達五大洲的每個角落。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國有線新聞網)、MTV流行音樂風行全球,好萊塢電影更是深得廣大青年人的青睞。美國還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資源拿來,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改造,即進行“美國化”之後,據為己有,再重新推廣到世界各地,達到宣揚美國民族主義和文化至上的目的。美國迪斯尼公司製作的動畫片《花木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美國還憑借網絡資源的優勢,在國際互聯網上到處推銷“網絡影視”、“網絡圖片”等思想文化,反映美國的國家形象、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等,影響著廣大網民的政治傾向、道德品質、人生價值和文化素質。

國際傳播是滴水穿石的功夫。國際傳播對受眾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作用於精神和心理層麵,具有長期性和根本性,特別是對精神世界和行為方式尚未成熟的年輕人影響深遠。古人講:“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目前,我國就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對大洋彼岸有著過度的關注和興趣,這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傳播和弘揚構成了極大障礙。因此,國際傳播領域的輿論競爭是長期的任務,我國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央提出加快形成與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相稱的國際傳播能力,對於維護我國政治經濟安全和文化安全、營造穩定持久的良好國際輿論環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