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國家傳播戰略的國際比較(2)(1 / 3)

(三)“9·11”之後美國的傳播戰略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迅速調整了對外傳播戰略,將廣大穆斯林地區作為對外傳播的重中之重。布什政府成立了“全球傳播辦公室”,與負責公共事務及美國對外傳播的副國務卿一起協調美國的對外傳播工作,並對國際廣播重點作了重新部署。

1.美國加強了傳統的信息傳播與國際廣播活動

其中包括在穆斯林國家設立“美國中心”(American Corner)、創辦新的阿拉伯語雜誌和電台等。“美國中心”是美國大使館公共事務部與當地圖書館、大學、商會等合作建立的機構,其多媒體、書籍和期刊收藏以及互聯網等全部免費向所有感興趣的公眾開放,以這種方式向公眾提供關於當前美國的消息。在2005年財政年度,國際信息局與近東事務局及南亞事務局計劃合作在這些地區建立43個美國中心,其中10個在阿富汗、15個在伊拉克。美國國務院麵向中東和穆斯林世界18至35歲青年讀者推出一份新的阿拉伯語月刊《嗨!》雜誌(Hi Magazine)。該雜誌製作精美,題材新穎,內容活潑,涉及美國社會的眾多方麵,主要包括名人訪談、音樂評論、有關生活方式的故事等。它試圖以一種輕鬆的方式來刻畫美國,向中東和穆斯林世界的青年提供美國文化方麵的信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影響他們,很少涉及政治問題。(2004年夏開始發行該雜誌的網絡英文版)

“9·11”之後,美國增加了“美國之音”、“自由歐洲”、“自由電台”等對阿富汗、伊拉克等國的阿拉伯語廣播,以及對其他穆斯林國家的多語種廣播。美國國會資助的阿拉伯語廣播電台——薩瓦電台(Radio Sawa)於2002年3月23日開播。由於很多中東國家媒體報道的新聞被認為有偏見,該電台標榜堅持高標準的新聞報道精神和自由開放的觀念,以向該地區的阿語青年報道有關中東、世界和美國的全麵、“準確”、及時的新聞,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2004年2月,美國國會資助建立了另一個麵向中東電視觀眾的阿語衛星電視頻道——“自由一台/乎拉(Al Hurra)”,全天24小時播出,節目包括新聞、體育、烹飪、時尚、科技以及娛樂等;此外,還有政治性的談話節目、雜誌形式的新聞節目等。美國設立這家電視台的目的是對抗卡塔爾“半島”(Al-Jazeera)衛星電視台,因為美國認為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在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中的報道“失真”,歪曲了美國的形象,損害了它的利益。

2.恢複和加強傳統的文化與教育交流活動

文化和教育活動與信息和國際廣播活動相比,沒有強烈的宣傳色彩,因此往往更受青睞,而且這些交流活動的效果和影響往往是長期的,也是積極的,比較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一個典型的數字可以說明:美國的反恐盟國的領導人有50%曾經作為美國交流項目的交換學生或以其他方式在美國學習。

從2002年11月起,美國國務院製作了多種音像製品(包括電視廣告)、印製了許多小冊子及其他各種資料,其中最典型的是題為《生活在美國的穆斯林》(Muslim Life in America)的小冊子。它通過生活在美國、來自各個行業的穆斯林的現身說法,向中東和穆斯林國家民眾宣傳美國的宗教自由、宗教寬容及其他價值觀念。最初,這些宣傳材料被置於網站上,並配以製作精美的圖片和簡單說明,直觀形象。它內容廣泛,涉及美國穆斯林生活的各個方麵,包括移民問題、家庭生活、教育狀況、宗教活動、就業狀況以及在主流社會中的地位等。後來,它又被製作成電視紀錄片,並在2002年穆斯林齋月期間在一些穆斯林國家反複播放。美國曆來重視對外英語教學活動,並視之為推行公眾外交的一種秘密武器。“9·11”之後,美國也加強了對穆斯林國家的英語教學活動,包括派到這些國家進行英語教學,或者培訓來自這些國家的教師。

3.通過國內立法加強對公共外交的支持

2002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自由促進法》(Freedom Promotion Act of 2002),目的就是加強公共外交。美國認為,一些國家對美國及其政策的歪曲和敵對的宣傳,已經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因此,美國應該製定一項可行的戰略,加強美國的公共外交,對抗這種歪曲的宣傳。該法案規定:“國務卿在設計和實施美國對外政策時,應該把公共外交作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務院應與美國國際廣播局(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Agency)協調合作,製定一項全麵戰略,以有效利用公共外交資源,並在有聯邦政府任何部門參與的公共外交活動中發揮重要的協調作用。”它還規定:國務卿“應確保美國公共外交戰略的一致性和內聚力,並積極地通過最有效的機製,抵製對美國的任何歪曲宣傳”;“應努力明確闡明美國外交政策中指導性的美國原則及信條的重要性,特別是自由和民主”等。該法案還特別要求國務卿通過開展新聞出版活動、加強英語教學、結成姐妹城市、青年學生交流等方式加強與穆斯林國家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