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1)(3 / 3)

若遇運動性貧血,應適當減少運動,必要時停止訓練。加強營養,多吃富有蛋白質和鐵的食物,也可口服維生素C、胃蛋白酶含劑。如果屬於缺鐵性貧血,可口服硫酸亞鐵片劑,一日三次,每次0.3克,飯後服用。與前者一起服用更有利於鐵的吸收。

為了預防運動性貧血,空腹時不宜運動;合理安排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加強營養,克服偏食和零食的習慣;建立合理的膳食製度,均能收到成效。

(六)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指肌肉不自主的強直收縮。運動中最容易發生痙攣的肌肉為小腿腓腸肌,其它是足底屈拇肌。痙攣時肌肉僵硬,疼痛難忍,容易複發。遊泳時發生肌肉痙攣,還易引起溺水。

出現肌肉痙攣的原因:寒冷刺激,如在水中運動時間過長;大量排汗,使電解質大量丟失,肌肉的興奮性增高;肌肉連續收縮過快,放鬆時間太短;準備活動不充分或身體過度勞累時,突然作緊張用力的動作,也可引起肌肉痙攣。

當出現肌肉痙攣時,首先要注意保暖,不太嚴重的肌肉痙攣,隻要向相反的方向牽伸舒展痙攣的肌肉,一般可以使其緩解。如小腿後肌群抽筋時,可先伸直膝關節,再用力勾腳尖。注意牽伸肌肉時應均勻緩慢,切忌用力過猛,以防肌肉拉傷。同時,還可配合對局部肌肉進行重力按壓、揉捏、按摩、點掐、針刺相關穴位,如委中、承山、湧泉等。遊泳時小腿抽筋自救方法是:深吸一口氣,用抽筋腿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腳趾,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手掌按壓抽筋腿膝蓋,使之伸直,緩解後,慢慢在岸邊休息保暖,按摩局部。

預防肌肉痙攣應注意在運動前做準備活動,按摩易痙攣的部位,防止局部負擔過重和身體疲勞,饑餓時不做劇烈運動,大量出汗時要適當補充鹽分。

(七)運動性昏厥

運動性昏厥是由於血液的重力關係而引起的急性腦貧血,常發生於田徑測驗或比賽中,當運動員跑到終點後,突然停下來,就會出現頭暈、耳鳴、惡心、嘔吐、眼前發黑、麵色蒼白、胸部發悶等症狀,重則手腳發涼,血壓降低,脈搏減弱,瞳孔縮小,嚴重時會暈倒,神誌不清。運動性疾病處理及預防昏厥主要是大腦突然出血造成的,人腦的需血量是心髒輸出量的五分之一,當運動者跑到終點突然停下來,下肢毛細血管和靜脈就失去肌肉收縮對它們的擠壓作用,但心髒活動仍處於較高的水平上,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關係,造成大量血液積聚在下肢舒張的血管中,回心血量減少,使心髒充盈血量也減小,因而心輸出量突然減少,結果造成急性腦貧血。因為大腦對缺血反應最為敏感,所以就會出現上述一係列症狀。

對輕度頭昏者可挽他走動一段距離,症狀慢慢就可消失。對重患者,可讓他平臥,頭部放低,抬高患者下肢作輕微的抖動,並由小腿向大腿作重推摩和全手揉捏,注意保溫。如不蘇醒,可針刺或用手指掐點人中、百會、湧泉、合穀等穴位,或給氨水聞嗅,在知覺未恢複前,不能給患者任何飲料或藥物。如有嘔吐,應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如果停止呼吸,應進行人工呼吸,待蘇醒後再給點熱茶喝,注意保暖,讓患者休息。

劇烈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尤其動員內髒器官適應劇烈活動。運動後的整理活動,其強度控製在最高心率的60%為宜。為了避免運動性昏厥的出現,當運動者跑到終點後,切勿停下來不動,而應在終點衝刺後,由快跑——慢跑——走——停下來休息,這樣可防止運動性昏厥的出現。

二、常見的運動損傷及處理

學校的體育運動項目比較多,常見的運動損傷有以下五類。

(一)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凡局部皮膚或粘膜破裂的機械損傷,都叫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常見的有擦傷、刺切傷和撕裂傷。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均有傷口與外界相通並有出血和滲出液,這類損傷多為急性傷,在體育運動時,因摔倒,碰撞和被銳器刺、切等原因所造成。合理處理傷口,避免感染和止血是處理的要點。

1.自我處理

小外傷在開放性損傷中表現為傷口小而淺,汙染輕,出血少;在閉合性損傷中表現為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輕度扭、挫傷,小外傷在一般情況下,可自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