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當代社會條件下,學校可能具有哪些職能?參照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結構的理論,結合當代學校的一般情況,可以對學校的職能作如下分層次的分解:a.學校的職能可分為個體個性化的職能與個體社會化的職能兩類。前者是學校的固有職能,後者是學校的派生的即工具的職能。
b.個體社會化的職能又可依照社會有機體的基本成分分為若幹亞種,即經濟職能、選擇職能、政治職能、文化職能。
此外,還有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職能,即經濟、政治、文化三大社會職能以外的“社會職能”,指的是有關社會分化、社會分層化、社會流動以及一些更為次要的社會職能,選擇職能也包括在內。其中除了同社會關係、社會階級背景有關的選擇職能以外,這類職能大抵屬於主要社會職能的運動形態。不擬單列一類。
c.除了上述主要職能以外,由於學校的存在,還從中派生出一種次要職能,即非教育性的學校職能。
綜上所述,可把學校可能具有的職能列表如下:
學校職能分類學校職能的類型含義
主要職能個體發展職能使個體獲得自我意識,作為一個“完整的人”而得到發展個體社會化職能經(生產)職能個人職業社會化,成為合格勞動者選擇職能個人身份社會化,取得一定社會地位政治職能個人政治社會化,成為合格公民文化職能個人文明化,成為文明人派生職能照管兒童等等②雖然現代學校可能具有上述各種職能,或者說,一般學校的職能或多或少帶有上述各種成分,事實上就一定社會的一定發展階段來說,學校實際上執行的職能同邏輯上可能存在的情況頗有出入。調查表明,美國學校的派生職能(照管)重於學校的工具職能(選擇職能與政治職能),在我國,片麵追求升學率現象實質上是學校執行選擇職能的結果。
③西方學者關於學校職能的論述,較有影響的有以下幾種:a.學校像是社會機會的分配結構,像是調節勞動市場平衡的儲備裝置;b.學校像是讚成社會不平等製度的合法機構(在社會統治階層看來,作為各人能力差異的結果的這種不平等製度似乎是合理合法的);c.學校像是行使象征權力和根據年長一代的經濟利益馴化年輕一代的場所;d.學校成了人力資本的投資;e.學校成了以功績換取社會地位的文化資本的積累;f.學校對弱者來說,則須學會慢慢放棄這類社會地位;g.學校造成現代工業社會極端官僚化的組織所需要的專業人員;h.學校讓社會下層學會資本主義工業企業對雇員要求的倫理道德。
上述所有判斷都把視線集中在學校的工具職能上;除人力資本論者舒爾茨外,都或從政治職能角度,或從反映社會經濟關係的選擇職能角度,或從文化職能角度,旗幟鮮明地揭示了現代西方學校的階級性與西方學校平等的虛偽性。
【相關法規、政策條例】
教育部關於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幹意見
2004年12月1日
教職成\[2004\]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為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和國務院批轉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積極推進社區教育,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係,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的任務,進一步推進全國社區教育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