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E大調(1)(1 / 3)

E大調的旋律如涓涓流水一樣,它用絲絲和弦為我們奏出心靈的讚歌。

小魚的心情

曾看過這樣一篇文章,題目是《這條小魚在乎》。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夏天一個炎熱的午後,父子兩人走在海邊的沙灘上,大大小小的淺水窪裏留下了許多被昨日暴風雨卷上來的小魚。這時小男孩彎下腰拚命地撿起水窪裏的小魚,將他們扔回大海。而父親卻不以為然,冷漠地說:“這麼多的小魚,你是救不過來的。”這時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我知道。”“知道為什麼還扔,誰在乎?”“這條小魚在乎!”

是的,生命的意義隻有這條小魚在乎,也隻有這條小魚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價值。看到這,我不禁聯想到了平日裏在我們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嗬護,又包含著多少人的在乎呢?但真正能夠在乎,並且在教師的在乎中可以重新樹立起生命尊嚴的也許就是那一小部分擱淺在淺灘的小魚——被教師忽略的個別個性化的學生。

擱淺在淺灘的小魚需要海水的廣博胸襟吸納,更需要外力的作用來將其送回適合其生存的環境。相比之下,個性化學生較之擱淺在淺灘的小魚就更需要在校園氛圍中得到更多情感的溝通與撫慰,更需要家長科學化的教育指導和師生對其的關懷與鼓舞。

在新形式教育理念的驅動下,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若能有效地運用情感激勵調動這個群體的積極性,那麼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首先,注重心靈的溝通是轉化後進生的靈丹妙藥。鄒敏,一位聰明漂亮的小女孩,由於父母感情不和長期分居,因此她便長期寄居在她爺爺家裏。家庭生活的不幸是致使鄒敏居於後等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她表現散漫,上課精神不集中,作業完成不及時,逃課、曠課等現象相當嚴重。起初我隻是對其進行簡單的批評教育,但收效甚微,她依然我行我素。“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最怕的就是對學生放手不管。為了挽救這名可愛的、無辜的小女孩,我的注意力開始集中到她的身上。在平時的細心觀察中,我發現她平時待人誠懇,助人為樂,而且能夠聽懂老師所說的話。於是,我不再對其進行簡單的、粗暴的批評教育,每次在她犯錯誤的時候,我從不在眾人麵前批評她,目的是為了保護她的自尊。為了能夠使她重新找回自信的勇氣,我巧妙地利用這一點經常找她談心,主動讓她負責班級的一些任務。在各種活動中,幫助她完成設計和布置的任務,通過一係列的幫教活動使同學們也對她刮目相看,使她又重新回到了同學們中間。長期以來,我和鄒敏之間無形之中建立起了信任的紐帶,原來,缺少關愛是導致鄒敏呈現這種後果的主要原因。於是在課上,我充分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課下我經常找她談心,幫助她解決困惑,放學後我偶爾到她家探望探望。經過了近兩個月的努力,這位小女孩變得越發可愛了,回答問題的次數增加了,作業認真完成了,勞動積極肯幹了……現在她的數學成績已達到了85分以上,多麼大的進步啊!每天看到孩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的內心不禁湧出一種喜悅……

其次,巧用讚美藝術是促使後進生進步的快捷手段。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用欣賞的眼光注視著自己,後進生更是如此。在他們自卑的心靈中,如果教師及時注入情感激勵這一催化劑,會使這些後進生的潛能充分發揮並釋放出最大的能量。王彪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記得在我剛接班的時候,班內有這樣一位小男孩,他的臉部和脖子的部位有很多的疤痕,上課時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每次我叫起他的時候,他渾身嚇得直哆嗦,說話時的聲音微微顫顫而且極不連貫。這時我已意識到了他是一位特殊的孩子,他由於懼怕老師而患了“恐師症”。針對這一現象,每天在課間的時候,我都會主動找他做遊戲,他最喜歡跳繩了,而且我也喜歡這一體育項目,於是我倆經常進行跳繩比賽。經過半年多的時間,他那種恐懼的心理漸漸的消除了。每次要提問他的時候,我先用一種期待的眼光看著他,待他慢慢地站起來以後,我又用一種鼓勵的目光注視著他,漸漸地他回答問題的聲音越來越響亮,語句也越來越連貫了。現在他已成長為我班的一名優秀的小主持人,可見語言的激勵與溝通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普天之下唯有愛最無私,教師對學生的真情付出,也許向來就不圖什麼回報。但是你的情感付出與否卻直接影響到無數個“愛迪生”“瓦特”的成長,因為這些“小魚”們真的很在乎!

為思維的馳騁辟路

在美國中學的一節數學課上,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8減6是2,8加6也是2,有這種可能嗎?請予以證明。”一位男生站起來作答:“數學上,8減6是2,但8加6也是2卻是不可能的。一個明顯不可能的問題作為可能被提出來,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數學上既然沒這種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這種可能。譬如,上午8點的6個小時前是淩晨2點,6個小時後是下午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