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還有一個十分調皮的學生,他上課時總喜歡隨便插嘴,從來沒有個端正的坐相,常常把腿伸出來絆來往的學生,他卻哈哈大笑;但這個孩子也有優點,他腦子靈,反應快,能提出問題。上課時,有的學生問題回答不出來,我就讓他來幫助回答,然後全班學生表揚他。這樣,一方麵培養他助人為樂的習慣,另一方麵使他感受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不能隨便欺負同學。現在,這個學生不但上課遵守紀律,而且還時常幫助同學。
這些聰明而調皮的學生,隻要得到教師真誠的關心和愛護,得到正確的引導,就會改變不良的習性。古人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一定能換得他們對老師的信任和尊重。
看到他們的進步,我為他們喝彩。從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愛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我愛班裏的每一個孩子,盡管他們在別人眼裏很普通,還有許多的缺點,但在我的眼裏他們就像夜空中的群星,亮晶晶的閃耀著希望的光輝。我的工作就是用我真誠的愛心細心地擦掉這星星上麵的塵灰。我愛教育事業,愛孩子們,在他們身上我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愛心。實踐證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將繼續用這顆恒久不變的愛心對待我的學生,讓他們在愛中成長,讓他們懂得愛、學會愛,讓他們的一生充滿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隻有當教學建立在愛孩子、相信孩子的基礎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如果對孩子缺乏愛心,那麼一切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將像骨牌搭的小房子一樣,一碰就會倒塌。”
捕捉生活的碎片
追求
放下一切包袱,生命會更輕鬆;背上一切壓力,人生會更精彩。
我輕易地選擇了前者,因為快樂在我眼中是那麼彌足珍貴。本以為一切就隻是那麼簡單,事實上放棄一些就意味著失去很多。失去的未必是你想要留住的,但當它們一旦遠離,無限空虛便會包圍上來。
漸漸明白,神話中的虛無世界隻是一個神話而已,現實中的多彩顏色早已把一切空白塗滿,不容一絲白隙;也漸漸動搖,選擇後者,為自己找一個所謂的追求,使生命不太潦草。選擇意味著又一次的失去,意味著心靈再一次的艱難抉擇。我怕自己會和其他人一樣過得那麼苦、那麼累,我渴望的自由會離我而去。
我忽視了,在先前所謂放下一切包袱隻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其實,包袱依舊在,壓力也在,當心陷在自己製造的迷霧之中時便會出現一時的暈眩。但終究會霧散心清的,那時才會發現自以為脫塵出俗,隻不過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幌子。
終於還是未能免俗,套上了一個所謂追求的枷鎖之後,便開始在苦海中掙紮。
迷茫
平平淡淡這麼多年,既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事,也沒有深觸心靈的追憶,如微塵一般在風中飄飛,與其說是自由不如說是迷途。
喜歡星星,因為純潔;喜歡月亮,因為無暇;喜歡青山,因為清新;喜歡流水,因為自由。很想把自己放在它們之間,可事實上,卻被深埋在了大量枯燥無味的書本習題之中。不止一次對自己說離開吧,但又不止一次地放棄了這個大膽的想法。自己隻是一粒微塵,將來的命運托付給了書本,無能為力改變。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樣,打破它帶來的會是什麼?一步青雲還是永無止境的沉淪?我不知道。對於未來的恐懼使我不敢想太多,生怕一時的衝動換來一世的悔意。
因為怕失去,所以拒絕一切可能。
放棄
離開了一直都想逃離的地方,心卻變得沉重,壓得我無法呼吸,那個熟悉的地方在我的視野裏逐漸消失。那一刹那,心仿佛有一道口子在裂開,一幕幕往事奔湧而出,提醒我逝去的時間裏有多少美好我沒珍惜。
人生就是這麼無奈,離開之後才發現本應該留下。一直以為自己很理智,很堅強,可在人生的青春驛站上,我卻迷失了自己。而未來則以它一貫的深沉與冷靜注視著我,告訴我及我的過去。
失去和擁有,誰能真的不在乎?但已經揮手告別了過去,就隻好認真、沉著地麵對明天。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付出代價。
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
——斯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