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如此簡單卻未必能通透的道理,隻有心如大海般接受無法化解和改變的現實的心態才能讓人理解、明白。容納一種現實,就是接受一種不一樣的價值觀,不苛求於形式,隻看它能否對內心成長。如果釋然了,也就獲得了一份心情,活在這樣或那樣的環境裏才能容納百川、從容淡定。
麵對如今這個班級,我常懷疑自己。我有嚴格的規定,有感情的傾訴,有心靈的溝通,有還在不斷的付出……後來,我發現這些孩子沒有父母嚴格的要求。父母或許放任自流,或許嚴格太高,這些孩子還生活在這裏這個比較寬鬆的升學的環境裏,不需太高的水平也能上個大學,於是,都以為是這樣的不太刻苦,習慣依然是保持陋習,意識依然是沒有開化。在這樣一個沒有班級文化和團結的集體裏,我卻竭力在創造凝聚力,畢竟語文是一種道德教育,其次才是知識教育。因為我知道,隻有做到認識的改變後才能更加有力量去改造一些難以轉化的差生,才能有信心去慢慢地用耐心和真愛去教孩子做人,這些比分數更重要。
我還灰心什麼,我還為什麼總是覺得靈魂都是傷呢?既然做老師都是這樣經曆而來,重要的是在困難中有所成,才知道擁有的美好。我不灰心,我不失望,失落後,繼續前行,心裏有股強大的力量才可以做出一番異於不作為的壯舉。
我可以在學生的周記本子裏寫滿各種人生道理和智慧背囊,其實道理很簡單:把困難讀懂,戰勝了困難你就強大了;把現實看透,才不會左右被誘惑,才能安靜地專心的擁有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目標;堅持下去,我們就有希望做出不平凡的美麗。
相信心靈,就是相信學生,就是相信自己。
處理的藝術
我所教的班級學生大部分都踏實、聽話,但有個別同學比較調皮,自製力較差,愛說愛鬧。
下午第一節課,我踏著鈴聲走進教室,還未到到教室時,就聽到教室裏傳來的吵鬧聲。我推門進了教室,馬上就有學生喊:“老師來了”。學生們個個神情緊張地看看我,同時又看看正在吵架的王方和肖夢,好像在等待著“暴風雨”的到來。我沉默了片刻,心裏想著處理這一問題的方法……
“怎麼了,你倆準備演小品?”
“來說說表演什麼內容。”
兩位同學都低著頭沉默著,同學們的目光都瞄向了這兩位同學。他倆的臉一下子紅到了耳根。我微笑著說:“你們不想說,那咱們就先上課吧。”緊張的氣氛馬上緩和下來了,兩位同學分別走向座位,於是我便開始上課了。
下課後我將兩位叫出了教室,仍然麵對微笑地說:“說說你們為什麼要吵?”這時,兩人又開始爭起來,我說:“你們先自己想一想,我相信你們都是誠實的孩子,實事求是地說一下事情的過程,王方先說。”等他倆嘟嘟囔囔地說完以後,我說:“每個人都會做錯事,但你們現在都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相信以後肯定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了,對嗎?”兩人都點了點頭。我接著又微笑地說道:“你們現在把最想說的一句話寫在我們班的班級日誌上,讓大家共同見證好嗎?”肖夢寫下了“願我和王方的友誼地久天長!”王方寫下了“現在我才知道什麼是友誼。”果然,以後的時間裏他們變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對學生中發生的事件采取冷處理的必要。試想,如果不是這樣處理,那麼事情可能又將會是另外一種結果。正因為我的冷處理,使這位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教師的信任和寬容,同時也使他們的自尊心沒有受到傷害,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樣,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鼓起勇氣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以實際行動改正,這才是教育想要達到的目的。作為一名教師,我想: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學生間的、師生間的問題,對問題的處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必須要學會一些處理問題的藝術。
給夢想一個機會
很多人在孩提時代都曾有過一個夢:看著雜誌上、報刊上自己的同齡人寫的文章變成了鉛字,既羨慕又心急,恨不得自己也來上這麼一篇,好在大家麵前露露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