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愈來愈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來實施教與學、情與知,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而課堂教學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的各環節上都應不斷滲入學法指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即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問題可由教師在情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迅速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係統,而且能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係統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幼兒園張阿姨拿來一個大西瓜,王阿姨說:“我分給小明1/6個,分給小黃2/6個,分給……”請同學們來幫忙,“王阿姨到底分得公平嗎?”這樣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裏想提的問題就多了。
引而不發,誘思導學,使學生樂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課堂教學時,要體現“兩主”作用,教師可用適當的手段對學生思路進行引導。為了全體學生的主體性更充分發揮,心理潛能更好地被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應當誘導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學。利用“誘思導學”為後麵的教學過程做好鋪墊,學生整個認知係統被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就由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進入了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
評價分析,內化新知,使學生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不要由教師壟斷,應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可以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麵。這樣,學生不僅會發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進一步形成。同時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準確又簡練地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於肯定、鼓勵、引導。
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老師還應引導學生自己展開思維加工,這樣才能使學生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複雜。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類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新學新知以後,嚐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於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對於優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複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這樣既培養了自己的創造力,又能產生強烈的愉悅感,如此學生就會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相信學生,相信心靈
選擇教師職業是自己以最大的決心做的最正確的選擇。今晚忽聞一個朋友欲放棄教師職業,他是如此的絕望,對學生失望,對教師環境絕望。我無法去解釋太多,我何嚐又不是被日日不聽話的學生傷心,被做不完沒有時間沒有閑暇的工作而懊惱,精神的情狀也時刻有著種種浮想聯翩的際遇,而這種變化全都是因為熱愛教師職業的精神形態賦予我的許許多多的感受,現實的、不太實際的、真實的、虛幻的、感性的、理智的……最後,我的激情絲毫沒有被時間的殘酷衝淡,我還是被那些夢想和熱愛而感到一種精神信念,以自己的方式給予精神上的撫慰和啟示。
放棄還是堅守,我無法左右朋友絕望的靈魂。
作為一名教師,誰不是在付出著,誰不是在敬業愛崗著,誰不是在默默承受著希望與失望帶給自己的悲傷,誰不是在被學生屢教不改而傷心後又重拾信心去改變可以相信能改變的人,還有每天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教學上的事情……
隻是很多時候,失望大過希望,所以在沒看到令自己安然的結果之前就提前結束已付出的行為。其實,我很多時候都在尋找精神的家園傾訴煩惱與絕望,期中考試盡管及格率都在70%以內,兩個班69人,這樣的成績也足以令我欣慰,但看到那些隻為成績而互相冷漠的辦公室裏的氣氛,隻為成績而同事之間忽然變得那麼容易暴躁的疑惑,隻為成績而不顧背後的付出有多少現實的學生,隻為成績去衡量一名老師水平高低的現狀,我感到是如此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