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D大調(1)(2 / 3)

漸漸地,我發現小周的臉上有了一些笑容,對自己的平常表現也稍稍能夠自我約束一點了,同學們看她的眼神也有了變化。

送學生一份真愛,是一種教育觀念,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一種處事方法,更是打開心結的靈丹妙藥。

寬容敞心扉

一天早上,我檢查晨讀。當檢查到四(2)班時,多數學生低下頭,捂嘴竊笑。我忍不住問:“你們為什麼笑?”一位女學生小聲說:“老師,有同學在喊你的外號——‘記錄本’。”我很生氣,又一思忖,不行,沒搞清楚事情原委,大動肝火,於事無補。我故作平靜:“我早聽說咱四(2)班的同學聰明絕頂,這回算是領教了,但老師一時還不明白‘記錄本’是什麼意思?還請同學們解釋一下,老師願洗耳恭聽。”

下午放學後,幾名四(2)班的學生找到我,向我解釋:“老師,同學們見你檢查晨讀經常拿著記錄本,又想到您的名字,便給您起了個外號——記錄本。老師,您不會介意吧?”“不會,我知道同學們並無惡意。不過,起不雅的外號,諷刺或挖苦別人,是不對的。”同學們信服地點著頭。後來,他們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來找我,無所不談,我真的成了他們心目中的大朋友。

事後想想,當時如果換一種方式,大發雷霆,火冒三丈,嚴厲訓斥,學生還會找我傾心交談嗎?還會敞開心扉與我真誠相處嗎?

寬容,是一縷春日的陽光,能溫暖孩子們的心靈;寬容,是一股流淌的清泉,能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寬容,是一陣輕輕拂過的微風,能吹開孩子們的心扉……

尊重贏得成功

美國教育家愛默生說過:“教育的秘訣就是尊重學生。”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細心地嗬護他們,等待他們,給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

學校舉行了一係列遊戲比賽,選手選出來了。節骨眼上,班裏男生和女生卻出了好多問題。班長劉敏多次找到我:“我選參加比賽的隊員,男生老是不配合,老是扯後腿……”副班長小薑也當仁不讓:“女生太霸道了,每次訓練,占著長繩不讓我們男生練……”連著幾天,我心裏在琢磨:該如何化解同學之間的矛盾,該怎樣填平同學間的這條鴻溝呢?

班會課上,我先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中間畫了兩個大大的木桶。一個,完好無缺;一個,有一塊木板缺了半截。我說:“同學們看,老師這兒畫的是過去經常使用的木桶,用它,我們裝上滿滿的一桶水,應該沒有問題吧?”“不行,不行,第二個木桶不行。”“怎麼不行呢?”我明知故問。

同學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我說:“同學們看,團結是多麼重要呀!我們也應該像第一個木桶那樣,所有的木板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要因為一塊木板而影響了大局。這樣,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能克服;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問題,我們都能解決……”

這以後,體育課上,中午和下午放學以後,都能看到隊員們積極排練的身影。比賽結果,我班踢毽子、投沙包、跳繩三項總分第一名。

班級管理中,不一定要板起麵孔,言詞鑿鑿,信誓旦旦,將自己的意願一廂情願地強加給學生。也許,一段入情入理的話語,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一幅妙趣橫生的圖畫,更能在學生心中掀起情感的漣漪,更能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多給學生一次機會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很多教師會僅僅滿足於課堂表麵上的氣氛熱烈。其實,真正成功的課堂教學要使學生不僅能夠參與活動,更能夠對問題進行多層麵、多角度的思考;不僅能夠解決一般問題,更能夠發現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並能主動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各種思維形式並用,以達到提高和創新的新境界,也就達到了“有效性”。

學生永遠是課堂的主體,隻有讓他們活動起來,參與進來,這樣的課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課堂。所以,除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要激勵學生追求進步,體驗成功。課上多給一次機會,學生就多一點成功,就多一份快樂。

我在新授課文時,采用了“抽號朗讀法”。一次,內向的佳佳被抽中朗讀,她到教室前朗讀時,小聲地對我說:“我緊張,讀不出來。”我當即決定,一定要鼓勵她讀出來,哪怕是一個字也好。我便鼓勵她先讀一個字,接著一個詞,最後她把題目的六個字全讀了出來。雖然聲音輕,但已是進步,同學們都主動鼓掌祝賀。我再請她大聲讀一遍,然後繼續下去。第二天,我們又請佳佳上台朗讀昨天未讀的課文。結果出乎意料,她讀得異常流利。這看似難以理解,實則在情理之中。因為佳佳不是不會讀,而是害怕當著大家的麵讀。一旦多給她一次機會,真心地鼓勵她,真誠地幫助她,她就會克服害怕心理。第二次她便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後來,佳佳在課堂上發言踴躍,上語文課的興趣也濃了。

小傑第一次輪到上台進行口語交際。課前,他吞吞吐吐地告訴我,他講不了,因為以前沒上過台講,不知道該怎麼講。他的表現影響了我的教學安排,但看到他慚愧而又可憐的樣子,我就想鼓勵他,想再給他一次機會。課後,我鼓勵他再試一次,但一定要講好,同時對他簡單地輔導了一下。第二天上課,他勇敢地站在了全體同學的麵前說話。雖然說得不好,較之第一次的退縮還是明顯進步了,真是可喜!我們依然用掌聲祝賀他。在他講演中,我發現他成語知識薄弱,便送了一本《成語故事》給他。後來發現,他上課全神貫注,積極發言。在一次30分鍾的課堂寫作中,他竟一口氣寫下了近7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