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談話後,他的生活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再也沒有發生吸煙、賭博行為了。這孩子有自尊心、有骨氣,我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他的頭抬起來了。
我找到他的小學同學,幫我給他的爸爸捎了一封信。
一個星期之後,我再次找他談心,他微露喜色地告訴我,爸爸打工去了。走之前,爸爸來看了他,給他買了一件新衣服,但他舍不得穿。爸爸還承諾說他考到哪個學校就送他到哪個學校讀書。爸爸其實是個有文化的人,因為種種原因不得誌才那樣的。我馬上抓住機會,從他爸爸的轉變談起,給他信心,誇他有誌氣、有骨氣。還從遺傳學的角度鼓勵他,一定繼承了爸爸的聰明才智,爸爸沒有實現的理想要等兒子去實現。趁熱打鐵,我對他在學習方麵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還一起製定了計劃。走的時候,我發現他的小胸脯挺起來了,幾乎是蹦蹦跳跳著出去的。
從此以後,我一有機會就和他談心,告訴他我願意像媽媽那樣聽他傾訴、為他解憂、為他驕傲,同時還經常在全班同學麵前表揚他。終於,他揚起了自信的風帆,學習一路攀升,被同學們評為“學習進步標兵”。
通過他的變化我領悟到:隻要你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願意聆聽他們的心聲,頑石也能變成金。
老師的幸福
中午在學校吃飯,剛放下筷子,就有同學來報:“老師,A的姥姥來了。好像是B打他了。”聽了這話,我心裏一驚:B這個小男孩黑黑的,但很聰明,而且很有俠義心腸,班級裏誰有什麼事,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說他動手打人,我還真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正想著,一位老年婦女走了進來,身後是哭哭啼啼的A,那婦女滿臉是謙卑的笑:“老師,吃飯了沒?”
“剛吃過。”
……
一陣簡單的寒暄後,她就直奔主題:“老師,今天我來不為別的事,中午B打了我家A三個耳光,弄得孩子也沒吃飯。我就想讓你來說說,告訴他們同學之間不要再這樣了。B家我也去了,他家的家長都和我說得挺好的,我怕小孩再動手,所以就麻煩老師多叮囑學生一些。”於是,我讓同學把B找來,問事情的緣由。這兩個當事人各執一詞,又有兩名同學過來要做證人,弄得我哭笑不得。後來,費了一番周折,總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A這人平時就愛進行個小廣播什麼的。這一次,他又對別人說,B喜歡哪個女生。這話傳到了B的耳朵裏,他中午放學後便去找A算賬,二人言語不和,就動起手來。事情的起因在A,誰讓他無中生有呢?對兩人的錯誤我各自做了批評後,又向大娘了解了一下A的情況。這孩子可真夠可憐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因感情不和離異,後來各自組建了家庭,他就成了包袱,隻好放在姥姥家,誰也不去看他。姥姥大字不識一個,能管他吃穿就不錯了,其他的,也根本顧不上了。我不禁感慨萬分,父母之過,為什麼要強加在孩子身上呢?難怪A平日裏願意嘩眾取寵,他也是想獲得一點愛呀!我不禁為我的不明察秋毫而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