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直言相激,達到目的(1 / 2)

雖說要大家學會使用激將法,但在這其中,也是要掌握一定技巧的。如果不講技巧,隨意地去激勵對方,這樣隻會使自己達不到辦事目的,碰一鼻子灰。

在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令人束手無策的事情,這時就需要通過別人的幫助來完成。大量事實表明,做人的思想工作,有些方法適合於“這個人”和“這件事”,不一定適合於“那個人”,“那件事”。對那個人,隻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口婆心,以誠相待就能打動他,直至說服他;但在同樣一種情況下,“這個人”也可能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不願吃甜的,願意吃辣的,認定一條死理,隻往牛角尖裏鑽,你磨破嘴皮,他卻一意孤行。這時,如果你改變方法,突然給他一個強烈的反刺激,說不定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裏,直言相激不失為一種極佳策略。

直言相激的激將法,是指求助者在說辯中語氣熱情真摯,語言簡潔明快,陳述事情直截了當,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真實可靠,表明態度,心口如一,旗幟鮮明,不拐彎抹角。

運用直言相激法,不僅容易取信於人,而且有較高的交際效率,值得廣為倡導,特別是處理一些讓人棘手的問題,更能顯示其威力。

在求人辦事過程中,求助者的話語簡潔明快,直截了當,有時會比委婉的語言更利於讓人接受。

1949年,商務印書館由於經營方麵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員工的工資不能照常發出。這時,作為董事長的張元濟先生到上海市委找陳毅市長,希望可以借20億元(相當於後來20萬元)以救燃眉之急。

張元濟老先生的年齡比陳毅父親的年紀還大,陳毅在小學時就聽到過他的大名。但是,陳毅想,這筆錢是絕對不能借的,可是又該怎麼以恰當的方式拒絕張老先生呢?下麵我們來看陳毅的一番精彩辨析:

陳毅直言不諱地說:“如果說人民銀行沒有20個億,那是騙你的。我不能騙你老前輩。隻要打個電話給人民銀行,錢就可以到您手上了。你老這麼大年紀,為了文化事業親自跑到這裏來,理應借給你,但我認為,這筆錢還是不借為好。20個億搞到商務一下就花掉了。還是要從改善經營想辦法,不要隻搞教科書,可以搞些大眾化的年畫,搞些適合工農需要的東西。學中華書局的樣子,否則不要說20億,200億也沒有用。您老先生到處軋寸頭,我十分感動,但是我不能借這個錢,借錢給你們就等於是害你們。”

最後,陳毅的這一席精彩言論將張元濟先生給說通了,他高興地說:“我完全接受你的意見,我不借錢了,你這話很愛護我們商務,使我很感動。”

這個故事使我們知道,有時候真言相激法比任何說話方式會更有效果。因此,在求人辦事過程中,求助者應學會坦白地向對方亮底牌,不但把所掌握的實情全部說出來,同時,還要透露出自己的動機及某些設想。這是獲得被求助者同情、理解的好辦法。同時,當你請求別人幫助時,用直言相激法,更能換取對方的信任與支持。有句古語說得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以心換心,以信任換信任的直言方式,能達到肝膽相照的效果,從而辦起事來就不再困難了,求助者一定要謹記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