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直言相激,達到目的(2 / 2)

下麵我們再來看一個事例,看看從這其中,我們又能學會什麼。

在某個飛行基地警衛連裏,戰士們對領導產生了很大的意見,於是上級政治部於主任帶領人員前去調解處理。在那個警衛連裏,他與幾十個人分別進行了交談,其中也聽到不少刺耳的話語。臨走的時候,他向戰士們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坦城地對戰士們說:“大家發了些牢騷,但是任務完成得還是很好,這就不簡單。將心比心,如果我在警衛連當兵,不一定有你們幹得這麼好;如果我遇上林指導員那樣的家庭困難,不一定能處理得那麼好。在警衛連當兵吃虧多一些,這一點是必須承認的。可是,不管怎麼說,吃虧的事總得有人幹吧。上級把你們放在這裏,是對你們的信任,你們應該受到別人的尊重。”

於主任的這一席掏心窩子的話說得戰士們心裏熱乎乎的。戰士們原本以為主任又要講一番大道理,再教訓、批評他們,結果卻完全出乎意料。戰士們聽了這話,氣也消了,說:“領導理解我們,知冷知熱,貼心暖心,如果我們再不好好幹,能對得起誰呢?”

通過這一事例我們知道,當交談過程中,當雙方遭遇矛盾時,不妨采用直言相激法,它會比委婉方式效果好得多。在直言相激時,一定記住要坦城,否則隻會使自己一敗塗地,什麼事都辦不成。

以上實例教會我們,在求人辦事時要敢於直言相激,敢於坦城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要防止和克服“敢於直言”的變味。

在求人辦事過程中,大家應該記住,直言不是硬言冷語,而是“和風細雨”。有些人在求人辦事時,常以“說話直率”而自詡,以為隨便“放炮”就是優點,似乎良藥一定苦口,忠言必然逆耳,以為提意見就可以無所顧忌,就可以不計方式。因而一旦開口,話語顯得較“衝”,給人的感覺總有一種火藥味,讓人聽了很不自在。殊不知,無論是與人相處,還是求人辦事,語言作為交流思想的工具和載體,都不妨軟一點、柔一些。給被求助者提醒點撥,目的是讓對方能夠正視問題,有所警醒和警覺。倘若語言生硬不中聽,就有可能讓對方產生排斥心理,從而求人辦事的效果就會成為泡湯或者大打折扣。因此,正麵的話語亦需藝術地表達。當然,講究表達技巧,絕非隔靴搔癢。那種隻兜圈子不點“穴位”的求人語言,那種隻提“希望”不較真的話語,並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總的說來,就是要人們在求人辦事過程中,學會以直言相激,它會使你在辦事過程中事半功倍。

其實,直言相激未必容易,既直白又深刻就更難。同樣,有些話看起來很白,實際上卻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