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總比讓別人批評好的多。如果你覺察到對方認為你有不妥之處,或者是想把你的不足之處指出來,首先你自己就要講出來,使他無法同你爭辯,從而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
1919年,畢洛夫公爵時任德國首相高位,也是當時最後的一個皇帝——威廉二世。
那個時候,發生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威廉二世在英國,發表了一個公開的荒謬的聲明,同時還在《每日電訊報》上發表,德皇宣布他是唯一的同英國友好的德國人,還為反對日本進攻的威脅,建立了艦隊,拯救英國免受俄國和法國的欺淩,和其他一些內容。
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在和平時期,一個歐洲帝王會講出這樣的話。這個聲明,激起了整個大陸人民的公共憤怒,這種議論嚇壞了德皇。在這種情況下,德皇要求畢洛夫公爵為他承擔罪過,他想讓畢洛夫公爵宣布一切罪過不在自己身上,說這番話時,是他給皇帝提建議。對於德皇的這一意見,畢洛夫表示抗議:“我不能想象,在德國和英國,有誰能相信我能建議您說這番話。”
當畢洛夫把這話說完時,立刻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皇帝暴怒了。他喊道“你以為我是頭驢,像這樣的錯誤,隻有我會犯,而你卻永遠都不會犯!”
這個時候,畢洛夫終於明白了,他不應該譴責皇帝,而應該先誇讚他。但他現在已經這樣做了,再後悔也來不及了。因此,畢洛夫采用了另外一個方法。在皇帝批評過他以後,他開始稱頌皇帝。這樣的做法會達到很好的效果。他接著說:“我根本不能達到陛下的水平,陛下,您不僅在軍事上,航海事業上,而且在自然科學方麵,在很多方麵,您都高我一籌。陛下,每當您談到風雨表和電話或談愛克斯射線時,我都不懂,隻能洗耳恭聽,讚歎不已。在這些問題上我是外行,沒有一點化學和物理知識。”畢洛夫接著說:“但是,我有一點曆史知識,也許在政治上,特別是在外交方麵,說不定會有一些用處。”
試想,皇帝聽了這些話後,氣能不消麼。畢洛夫始終在抬高皇帝,貶低自己。之後,皇帝原諒了他。他喊道:“我不是總跟你說嗎?我們總是互相配合得很好的。所以說,在以後,我們也應該互相支持才對。”
在他們談話的過程中,他幾次握畢洛夫的手。後來,他攥著拳頭宣布:“如果誰對我說反對畢洛夫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給他一個耳光。”
在皇帝發怒的情況下,畢洛夫及時救了自己。正是因為畢洛夫巧妙地先說自己的錯誤出了出來,才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同樣,在求人辦事過程中也應該謹記這一點,如果要想讓對方按自己的意圖辦事,就必須先承認自己的錯誤,唯有如此,對方心理才會產生一種平衡感,從而才會幫你的忙。
成功學之父卡耐基住的地方,幾乎是在紐約的地理中心點上,但是從他家步行一分鍾,就可到達一片森林。等到了春天的時候,黑草莓叢的野花白白一片,鬆鼠在林間築巢育子,馬草長得高過馬頭。這是一塊沒有遭到破壞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園。他常常帶著雷斯到公園散步。雷斯是他的小波士頓鬥牛犬,這隻小獵狗友善而不傷人;因為在公園裏很少碰到行人,一般情況,他都不替雷斯戴口罩或係狗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