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知,骨頭是堅硬的,螞蟻是渺小軟弱的,但最終螞蟻啃掉了骨頭;石頭是硬的,水是溫柔的、軟弱的,但最終又水滴石穿;牙齒是堅硬的,舌頭是綿軟的。二者常常發生碰撞。牙齒咬傷舌頭,舌頭慢慢將創傷愈合;舌頭舔觸牙齒,牙齒在慢慢鬆落。最終,堅硬的牙齒脫落殆盡,而綿軟的舌頭還在。由此,我們沒有必要奇怪於一張紙的殺傷力,更不必為紙劃傷自己的手指而納悶。
四兩撥千斤的神奇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柔軟的東西在不經意之間成就了我們的自信心,也在不經意之間抹掉了我們的自信心。然而,這些柔軟的東西正是來源於我們說話的智慧。
俗話說:“四兩撥千斤。”指的正是以柔克剛的道理。也有人說:“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內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則性格剛烈,各有特點,又各有利弊。然而縱觀曆史長河,我們很容易發現,往往剛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這正是所謂的智者善於以柔克剛。
因此,當我們說服於人的時候,沒有必要與之硬碰硬,如果硬碰硬,隻會讓結局變得更加的難看。縱觀古今中外,凡是有智慧的人都會運用以柔克剛的說話方式來說服對方,而那些不懂得運用說話技巧的人才會拿雞蛋碰石頭。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求職,誰都想少走點彎路,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如此,所以,對於求職者來說,那就應有不怕失敗的韌性準備。
鬆下電器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年輕之時,到一家比較有名的大型電器廠求職,請求安排一個工作最差、工資最低的活給他。人事部主管見他個頭瘦小又很肮髒,不便直說,隨便找了個理由:“現在不缺人,過一個月再來看看。”人家原本是推托,沒想到一個月,鬆下真的來了。人事部主管推托有事,沒空見他。等過了一段時間,鬆下又一次登上公司的大門。如此反複多次,人事部負責人說:“你這樣髒兮兮的進不了廠。”於是鬆下回去借錢買了衣服,穿戴整齊地來了。對方沒辦法,便告訴鬆下:“關於電器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不能收。”兩個月後,鬆下又來了,說:“我已學了不少電器方麵的知識,您看哪個方麵還有差距,我一項項來彌補。”人事部主管看了他半天才說:“我幹這項工作幾十年了,今天頭一次見到你這樣來找工作的,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鬆下終於打動了人事主管,所以,鬆下也就實現了進本家公司的願望,並經過不懈努力,成為日本國的經營之神。
硬碰硬,你能贏嗎?
《墨子·貴義》有這樣一句話:“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所以,“以卵擊石”這個成語也就由此而出。俗語謂之“雞蛋碰石頭”,其意是蛋碰石必破。用於現實生活中,則會有不自量力之意。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塊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那一定會被棉花輕鬆地包在裏麵。所以,以剛克剛,必定會兩敗俱傷,在生活中,如果學會以柔克剛,那麼,成功的幾率就會很大。
一次,唐朝大臣魏征在朝廷上與唐太宗爭得麵紅耳赤。
“總會有一天,我非殺了這個鄉巴佬不可!”太宗回到後宮後憤憤地說。
“聖上所指的鄉巴佬是誰?”長孫皇後連忙問道。
“當然是魏征!他總是在眾臣麵前侮辱我,實在是讓我難堪!”
長孫皇後聽過之後,馬上退了下去。
不一會兒,她換了一身上朝的禮服,走到太宗麵前叩拜道賀。
“你這是何意?”太宗疑惑地問。
“我聽說,隻有明君身下才會出現忠直的臣子,”長孫皇後認真地說,“如今魏征敢於直言進諫,是因為陛下賢明之故,我怎麼能不慶賀一下呢?”
這時,唐太宗聽後轉怒為喜,決定重用魏征。
處於氣頭之上,如果硬碰硬地為魏征求情顯然是沒有用的。長孫皇後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講述了魏征敢於進言,是由於皇上有明君之懷。她以柔克剛的勸諫,順利地說服了太宗,挽救了忠臣魏征的性命。
所以,求人辦事,最忌諱的就是直來直去,以硬碰硬。這樣,即使再有理的事情往往也得不到妥善的解決。而聰明之人卻會舉重若輕,巧妙地用一種表麵上看來十分柔弱的智謀行為來對付對方銳不可擋的氣勢,以達到自己辦事的目的。但運用“柔術”,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地、不加選擇地使用。不然的話,弄巧成拙,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