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再召集群臣們商議廢立之事,忽然有人報告東嶽泰山發生了地震,欽天監正據天象所測,說此兆應在東宮,憲宗以為廢立太了會惹怒天意,所以不敢再提易儲之事,這才讓朱佑堂保住了太子之位。萬貴妃費盡了心機也無法動搖太子的地位,不免肝火攻心,不久便得了肝病於成化二十三年春死去。萬妃一死,憲宗好似失去了主心骨一般,淒然的說道:“貴妃這一去,朕亦將不久於人世了。”他主持貴妃的葬禮一如皇後之例,並輟朝七日,在這一年的八月,鬱鬱寡寡歡的憲宗果然也得了重病死去,追隨萬貴妃而去。之後,當然朱佑堂是順風順水的做起了皇帝,而且做得還不錯,成為了明代曆史上少有的明君,頗為後人所稱道。
嘉靖在即皇帝位之前,一直生活在道教極為盛選擇湖北安陸,他父母都是極為虔誠的道教信奉者,而且還與道士頻繁來往,結交為友。待嘉靖年齡稍長的時候,因為身體不大結實,父母便常帶著他到當地的玄妙觀去焚香祈禱,希望可以消災去病。這對他日後的影響是很大的。嘉靖即位以後,就把道教的那一套也帶進了皇宮裏,道教在湖北流行的主要是天師道,當時的張天師,嘉靖為了表示自己信道的誠意,甚至把這張天師請到了宮中,封他為正一嗣教真人。並賜給他金冠、玉帶、蟒衣,還在北京賞了他一座宅院。嘉靖的身體一直就不太好,特別是嘉靖元年大婚以後,經常感到氣短,易喘,咳嗽,並且還生過幾場大病。因此,一直到嘉靖九年的時候還沒有皇子。嘉靖一想到他那位皇帝堂兄在位十幾年,卻沒有一個子嗣,到頭來連帝位也得拱手相讓,不免心中焦慮。於是在嘉靖十年,他開始在禦花園的欽安殿設立祈嗣醮壇,又命禮部尚書為醮壇禮使,文武大臣開始輪流值班,希望自己早生一位皇子。可是幾年下來,心願始終沒有完成。就在這時,有人告訴嘉靖,說張天師有一位高足叫邵元節,住在江西上清宮,此人道法高明,如果請得他來,那他的心願必定能夠實現。嘉靖一聽馬上興奮起來,立即命人將邵元節請到皇宮裏來,而且在皇宮裏還親自召見了他。
嘉靖見邵元節的年齡雖然已經不小了,卻依然是鶴發童顏,氣度非凡,頗有一些仙風道骨的模樣,不免心裏起了尊敬之心,並讓他住在顯慶宮裏,專司祝禱祀,後又命他主持醮壇祈嗣。果然兩年之後,後宮嬪妃是連連得子,這對於嘉靖這樣一個不乏生育能力的人來說,本來是很正常的情況,但他卻認為是邵元節法術靈驗,遂拜邵元節為禮部尚書,賜一品朝服、白金、文綺、寶冠、法服,並賜祿米、莊田,還撥了四十名錦衣衛校尉,供他役使,並在他的家鄉貴溪為他建了一座道觀,賜名仙源宮。連邵元節的父母兒孫也都賜爵封官,好不榮耀。邵元節憑借法術在京城得以封官蔭子,使得其他的道士也不免得躍躍試。邵元節有位朋友名叫陶仲文,湖北黃岡人,聽說邵元節在京裏得到了皇上的信任,於是從湖北來到了北京,投到邵元節的門下。當時,皇宮裏不知道為什麼有很多的黑氣,嘉靖認為很不吉利,便請邵元節設壇將其除去。邵元節乘機向嘉靖推薦了陶仲文來代替自己,皇帝見邵元節給自己推薦了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之人,心裏老大的不同意,但看在邵元節的麵上,隻得勉強同意,陶仲文便在皇宮裏設壇作法,黑氣還真的不見了。嘉靖見了之後大喜,便對陶仲文也日益器重起來,當邵元節病死之後,陶仲文便代替了邵元節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