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德十四年嘉靖的父親興獻王死去,小嘉靖以世子的身份繼理王府的事宜。雖然王府事務繁雜,但他在母親和府中官僚的輔助之下處理得也是井井有條。在兩年之後,他正式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如果按照他現在的生活方式繼續生活下去的話,小嘉靖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王位繼續人。但就在這一年的三月十四日,遠在北京裏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的出現改變了小嘉靖的後半生的命運。就在這一天,荒嬉怠政十六年的明武宗朱厚照,死於他的豹房之中。盡管他一生玩弄女性,後宮裏妃嬪成千,卻沒有為他留下一個子女。而武宗臨終之前,也沒有對由誰來繼承帝位作出安排,隻是告訴他身邊的內侍,一切由他的母親慈壽太後與輔政大臣商議決定。對此,許多大臣主張從皇族的子侄輩中選擇一人過繼到武宗的名下,成為皇太子,然後再行帝位,而當時秉政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力排眾議,他從袖中摸出早已準備好的《明皇祖訓》提出:兄終弟及,是大明的一貫製度,並提出應仿英宗被俘,景泰帝繼統的故事,將興獻王長子迎放宮中入嗣帝統。慈壽後太後對楊廷和的意見沒有表示反對,其他大臣也不便爭執下去,於是迎立興獻王長子便成為了定議。
明武宗生前雖然沒有留下遺詔,但楊廷和與慈壽皇太後所商議的結果,必須以遺詔的名義頒布,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是: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聰明仁孝,德器宿成,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後與內外文武群臣,合謀同詞,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四月二十二日,十五歲的小嘉靖告別了母親,在大學士梁儲和太監穀大用一行的陪同之下,風塵仆仆地由安陸趕到了京郊,內閣為他安排了莊嚴和氣派的入都儀式,禮部官員也將登極的儀注呈給了小嘉靖。小嘉靖打開仔細的觀看了一番,儀注上寫明讓他由東華門而非由大明門入居文華殿,憑他掌握的皇家禮儀知識,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當即他的臉上就表現了一種非常不滿的表情,並命手下人打道回府,不進京去了。他的這一舉動,使得本來喜氣洋洋的歡迎儀式出現了尷尬的場麵,把各位大臣也嚇住了。左長史袁宗臬趕忙上前叩問拒入的理由,嘉靖不由得朗聲說道:“遺詔上明明寫著我是根據兄終弟及的祖訓來繼承皇位的,而你們卻按照太子的嗣禮來迎接本王,本王來這裏並不是要來做太子的。”這時在一旁的楊廷和眼見出了岔子,趕忙上前親自解釋,企圖說服年小的喜靖按照原來的計劃入城,然而嘉靖對自己的身份問題是毫不讓步。正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皇太後親自出麵,決定尊重嘉靖的意見,率文武百官三次上表勸進,嘉靖才於中午時分動身入宮,並於當天在奉天殿舉行的即位大典。嘉靖就是他為自己選取的年號,希望平亂求治,光大自己的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