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水時頭胸(肩、腋)下壓,低於手部的位置,這個動作基本是區分專業和非專業、蝶泳和疑似蝶泳的一把尺子。很多蝶泳愛好者,由於肩部柔韌性的問題總是打不開肩,入水後手就被身體帶入水底,也就沒有辦法抱水,最後導致手腳配合不協調,動作比別人慢。
手部入水的要點簡單來說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撫過水麵,即手部入水盡量向前伸,動作輕柔,這樣更有利於順利進入抓水抱水階段。
在水裏完成一係列動作:彎曲膝蓋的同時下壓大腿,避免上抬小腿,這樣腳就不會露出水麵了。當臀部處於最高處時,下壓打腿,二次打腿後人就是貼著水麵前行。若臀部位置不夠高,二次打腿後人會與水麵形成一個角度,也就是說不是貼著水麵,泳姿和速度都會受到影響。
簡易練習方法:平時站在桌子前麵壓肩,遊的時候,入水後定格在那裏,讓別人看看你的手、肩的位置。自己定格在那裏的時候,也可以在水裏抬頭看看自己手的位置在哪裏。
我們通常把蝶泳打腿稱為海豚泳,強調腿和腳有節奏地律動,來自身體軀幹的中心發力。海豚腿包括軀幹、腿和腳的動作。放鬆的踝關節是高效的海豚踢的關鍵,靈活的踝關節能讓遊泳者保持平衡並給予發力點。必須保持連續海豚打腿使得身體在水麵保持正確的姿勢,臀部接近水麵。
髖關節節奏
關於髖部的節奏性問題,這不是所有的運動員都可以做到的。在手入水時,髖部達到最高點,與此同時,頭部和胸部也要達到最低點。
連貫性的蝶泳打腿
如果把蝶泳比作是正在扇風的扇葉,那麼蝶泳腿就是它的轉軸,轉軸帶動扇葉,蝶泳腿驅動整個蝶泳。或許,這個比喻不是那麼恰當,但對蝶泳來說,蝶泳腿不僅是它的標誌,更是它源源不斷的動力。蝶泳打腿的幅度在一般情況下都是相同的,在蝶泳的整個過程中,腿始終沒有停頓,必須連貫始終。有很多教練告訴運動員,每一劃的兩次打腿要一輕一重。但是在實際的練習中,兩次打腿用力相同會更好。因為當兩次打腿的力量均衡使用時,可以讓身體的波浪更加流暢連貫,穩定性更好。
如果進行200米蝶泳比賽,菲爾普斯在前麵的一半路程中主要是在控製節奏,後麵的一半路程就會開始全速前進。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運動員都能夠模仿菲爾普斯的蝶泳進度。菲爾普斯的身體很獨特,他的上肢相對正常人要長,而且腿、腰部位的動作又很好。因此,他總是能夠保持一個較高的身體姿勢,一進入水中就可以迅速抓住水。而這些對於一個一般的運動員來說,從生理上是很難達到動作要求的,有時候,對某一個運動員可能非常有效果的姿勢或者動作,但對其他的運動員就可能沒有太明顯的作用,有的甚至還會造成阻礙或者傷痛。所以,即便菲爾普斯的動作技術很好,也不要盲目地去模仿。
菲爾普斯還有一個特點是他完成一次劃水可以配合一次吸氣,而普通的運動員基本上都是劃2次水配合吸一次氣,所以菲爾普斯在蝶泳前進的過程中就能夠使身體得到充足的氧氣補給,這也是他在最後的衝刺階段能夠具有很強的後戳力的原因。在很多次的蝶泳200米、蝶泳400米比賽中,他都是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時打敗對手的。他能夠做到一劃一次的呼吸比例,也正是由於他能擁有強有力的連貫性打腿與恰當的頭部位置,這就讓他身體的重心可以很好地維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位置,從而也獲得了身體的平衡穩定。但是如果其他的運動員在頭部位置和身體姿勢不能達到這種要求時,那麼就不宜提倡使用這種換氣方式。
而且,菲爾普斯在所有的情況下,200米蝶泳一直都是比100米蝶泳的成績要好,他的動作非常穩定,像很多優秀的運動員一樣,能夠遊完幾千米之後還保持跟原來一模一樣的動作。在運動中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運動員的劃手和蹬腿動作並不是配合得很好,他們的腿有時候會跟不上手的動作。這是由於在訓練的時候他們的每個蹬腿動作和劃手時間相互不同,所以就會在手腳的配合上產生一些不一致的情況,這就是時間差的問題。因此,蝶泳學習者在訓練的時候,可以讓旁邊的輔助者記錄時間,保證在完成同樣數量的劃手與蹬腿動作的同時,還要保證它們的時間也是相同的。